作者簡介
高等院校教師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移動通信概述
1 1移動通信的概念及特點
1 1 1移動通信的概念
1 1 2移動通信的特點
1 2移動通信的發展概況
1 2 1移動通信的發展歷史
1 2 2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
1 2 3移動通信的發展趨勢
1 3移動通信的分類及工作方式
1 3 1移動通信的分類
1 3 2移動通信的工作方式
1 4移動通信採用的基本技術
1 4 1調製技術
1 4 2移動信道中電波傳播特性的研究
1 4 3多址方式
1 4 4抗干擾措施
1 4 5編碼技術
1 4 6組網技術
1 5移動通信的典型應用系統
思考與練習題
第2章 移動通信電波傳播及損耗模型
2 1無線電波傳播的基本特性
2 1 1概況
2 1 2電波傳播方式
2 1 3直射波傳播
2 1 4反射波傳播
2 1 5大氣中的電波傳播
2 1 6障礙物的影響及繞射損耗
2 2移動無線信道的多徑傳播特性
2 2 1移動信道的時變特性
2 2 2移動環境的多徑傳播
2 2 3多普勒頻移
2 3描述多徑衰落信道的主要參數
2 3 1時延擴展
2 3 2相關帶寬
2 4陰影衰落
2 5電波傳播損耗預測模型
2 5 1電波傳播的地形環境
2 5 2奧村模型
2 5 3Hata模型
2 5 4Hata模型擴展
2 5 5IMT2000模型
思考與練習題
第3章 編碼及調製技術
3 1信源編碼概述
3 1 1語音編碼
3 1 2語音編碼技術的應用及發展
3 1 3脈沖編碼調制
3 1 4線性預測編碼
3 1 5碼激勵線性預測編碼
3 2信道編碼概述
3 2 1分組碼
3 2 2卷積碼
3 2 3交織編碼
3 2 4Turbo碼
3 3調製技術概述
3 3 1移動通信對數字調製的要求
3 3 2移動通信實用的調製技術
3 4線性調製技術
3 4 1四相相移鍵控
3 4 2交錯四相相移鍵控
3 4 3π/4QPSK
3 4 4正交振幅調製
3 5恒包絡調製技術
3 5 1最小頻移鍵控
3 5 2高斯濾波最小頻移鍵控
3 6擴頻調製技術
3 6 1擴頻調製技術概述
3 6 2PN碼序列
3 6 3直接序列擴頻
3 6 4跳頻擴頻
思考與練習題
第4章 抗信道衰落技術
4 1抗衰落技術概況
4 2分集技術及應用
4 2 1分集原理
4 2 2分集的分類
4 2 3分集的合併方式及性能
4 2 4Rake接收機
4 2 5分集技術的應用
4 3均衡技術及應用
4 3 1均衡原理
4 3 2均衡的分類
4 3 3線性均衡技術
4 3 4非線性均衡技術
4 3 5自適應均衡技術
4 3 6均衡技術的應用
4 4智能天線技術及應用
4 4 1智能天線技術概況
4 4 2智能天線原理
4 4 3智能天線的分類
4 4 4智能天線的應用
思考與練習題
第5章 組網技術
5 1移動通信網的基本概念
5 2移動通信環境下的干擾
5 2 1鄰道干擾
5 2 2同頻干擾
5 2 3互調干擾
5 2 4阻塞干擾
5 2 5近端對遠端的干擾
5 3區域覆蓋與信道配置
5 3 1區域覆蓋
5 3 2信道配置
5 4多址接入技術
5 4 1頻分多址
5 4 2時分多址
5 4 3碼分多址
5 4 4空分多址
5 5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容量分析
5 5 1FDMA和TDMA蜂窩系統容量
5 5 2CDMA蜂窩系統容量
5 6系統移動性管理
5 6 1位置登記和更新
5 6 2越區切換
思考與練習題
第6章 2G/B2G移動通信系統
6 1GSM系統概述
6 1 1GSM系統的特點
6 1 2GSM系統網絡結構
6 2GSM移動通信網絡接口
6 2 1GSM系統的主要接口
6 2 2GSM系統與其他公用電信
網的接口
6 2 3無線接口
6 3GSM的主要業務
6 3 1GSM的基本業務
6 3 2GSM的補充業務
6 4GSM無線網絡規劃
6 5窄帶CDMA移動通信系統
6 5 1IS95 CDMA系統概述
6 5 2IS95 CDMA系統的無線
傳輸方式
6 5 3功率控制
6 5 4呼叫處理
6 6第二代移動分組數據業務系統
6 6 1GPRS系統
6 6 2EDGE系統
6 6 3CDMA2000 1x系統
思考與練習題
第7章 3G移動通信系統
7 1概述
7 23G業務及應用
7 33G的關鍵技術
7 4WCDMA移動通信系統
7 4 1WCDMA系統概述
7 4 2無線接口的分層
7 4 3信道結構
7 4 4信道編碼和複用
7 4 5切換及優化案例
7 5CDMA2000移動通信系統
7 5 1CDMA2000系統概述
7 5 2信道結構
7 5 3CDMA2000基本工作過程
7 6TDSCDMA移動通信系統
7 6 1TDSCDMA系統概述
7 6 2系統原理
7 73G無線網絡規劃
7 7 13G無線網絡規劃的特點
7 7 23G無線網絡規劃的流程
思考與練習題
第8章 4G移動通信系統
8 14G系統概述
8 24G系統架構及工作原理
8 2 13GPP的演進系統架構
8 2 24G系統架構
8 3LTE的兩種制式
8 3 1LTE兩種制式的由來
8 3 2LTE兩種制式的對比
8 44G的主要業務及特徵
8 4 14G的主要業務
8 4 24G的業務特徵
8 54G的關鍵技術
8 5 1LTE關鍵技術
8 5 2LTEAdvanced關鍵技術
8 64G的語音解決方案
8 6 1CSFB語音方案
8 6 2SVLTE語音方案
8 6 3VoLTE語音方案
8 7LTE無線網絡規劃
8 7 1LTE規劃要點
8 7 2LTE覆蓋估算
8 7 3LTE容量估算
8 7 4工程應用案例
思考與練習題
第9章 5G移動通信系統
9 15G系統概述
9 1 15G的研發背景
9 1 25G的發展現狀
9 1 35G的特點
9 1 45G的頻譜
9 25G應用場景和主要業務
9 2 15G應用場景
9 2 25G主要業務
9 35G網絡體系架構
9 3 15G網絡設計原則
9 3 25G網絡邏輯架構
9 3 35G網絡總體架構
9 45G關鍵技術
9 4 1無線傳輸技術
9 4 2無線網絡技術
9 4 35G場景和關鍵技術的關係
9 55G網絡部署模式演進
9 5 1組網部署模式架構
9 5 2組網部署模式演進
9 65G無線網絡規劃
9 6 15G網絡規劃面臨的挑戰
9 6 25G無線網絡規劃流程
9 6 3網絡建設方式
9 6 4工程案例
9 75G發展演進
9 7 15G發展趨勢
9 7 2未來6G網絡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前言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在全國的全面推廣,移動通信已成為通信行業發展最活躍、最快的領域之一,5G給社會帶來了深刻的變化,成為備受青睞的通信手段。然而,這種變化導致《移動通信原理與技術》(第1版)中的有些內容比較陳舊、落後,難以適應教學的要求,需要修訂或重新編寫。如何編寫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能適應當前變化的教材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們在參考大量教材、專著及其他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力求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較詳細地介紹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相關技術及系統應用,期望能編寫出一本既能反映當前移動通信發展現狀,又能滿足學生實際需求,還能將理論研究、工程實踐、課程思政相結合的教材。本書在修訂過程中兼顧了以下幾個方面:1)充分考慮教材容量和課程學時的限度,在對教材內容的編排上主次分明,精選素材、精心編寫,去掉煩瑣的公式推導,使本書做到篇幅雖小,但覆蓋面大。
2)內容承前啟後、條理清晰。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5章 )介紹移動通信基本理論及相關技術,第二部分(第6~9章 )介紹移動通信系統原理及應用。
3)考慮到當前移動通信的發展現狀,對當前已正式商用的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的應用場景、體系架構、關鍵技術、網絡部署等進行詳細介紹,並對6G網絡進行展望,突出反映移動通信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書共分為9章 :第1、2章 講述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移動通信電波傳播理論;第3~5章 講述移動通信的基本技術,包括編碼及調製技術、抗信道衰落技術及組網技術;第6~8章 講述2G、B2G、3G、4G幾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網絡結構、關鍵技術、主要業務及網絡規劃等;第9章 對5G的場景及業務、網絡體系架構、關鍵技術、網絡部署等進行詳細介紹,並對無線網絡規劃及發展演進進行展望。
本書在修訂過程中還融入工程案例、課程思政多種元素,並升級成新形態教材,讀者只需掃描書中二維碼便可獲得相關知識點的配套微課資源。本書由餘曉玫負責第1、2、4章 的修訂;譚祥、王福增負責第3、5章 的修訂;賴小龍、王海江負責第6、7章 的修訂;霍佳璐、徐梓欣負責第8章 的修訂;喻婷、曾益負責第9章 的修訂。全書由餘曉玫負責審核和統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在此對它們的作者表示誠摯的感謝。
由於時間倉促、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