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上海,從多學科視角構建城市更新公平性研究框架,提出城市更新應從「效率優先」轉向「公平兼顧效率」的治理範式。強調通過動態修正機制解決結構性不公平,實現城市更新社會效益與空間正義的有機統一。本書核心內容包括: 理論體系建構:提出包含政治平等、經濟公平、社會公正、文化共存與協同治理(PESCC)的五維分析框架。確立三級公平原則:基本權利人人平等、過程分配實行弱勢關懷、結果分配遵循按勞分配。強調城市更新本質是空間、權力與利益的再分配,需平衡效率與公平。 主體角色剖析:揭示政府-市場-社會的三元博弈格局,指出政府呈現「決策-執行」層級差異,國有企業承擔雙重角色,民營企業逐利導向明顯,社會不同主體分化,業主被動接受、租客權益缺失、公眾參与不足,規劃師群體受制於利益關聯難以保持中立。 評價機制創新:構建分級、分類評價模型,過程權力按「政治社會-經濟」維度分級,結果利益通過多維指標量化。提出「掌權力-享利益」「少權力-分利益」「無權力-少利益」三類社會權利分配形態。 治理路徑優化:提出重構制度價值體系,建立規劃-政策-機制協同支撐;強化經濟測算與社會文化整合的規劃方法;實施弱勢群體賦權與利益適配機制,提高居民收益比例;建立程序公平與項目分類施策機制;推動政府放權、企業履責、社會參与、智庫中立的治理轉型等策略建議。作者簡介
葛岩,博士,註冊城鄉規劃師,現任上海市城市規劃行業協會秘書長,上海市上規院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詳細規劃分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行業導師。曾任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設計分會理事,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設計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同濟大學城市規劃本科,同濟大學、德國魏瑪包豪斯大學城市規劃雙碩士,同濟大學城鄉規劃博士。長期深耕城市更新、城市設計、歷史風貌保護、詳細規劃等規劃研究實踐領域。負責及參与項目獲得省部級以上規劃設計獎30餘項,曾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全國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上海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上海市決策諮詢成果一等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獎項。主持及參与編寫書籍與標準10餘部,包括《上海市街道設計導則》《上海城市設計編製標準》《上海鄉村聚落風貌調查紀實 松江卷》《城市有機更新 上海在行動》《治理·規劃Ⅱ》等。在學術期刊與會議發表論文30餘篇,獲評2024年知網城鄉規劃學TOP1%高被引學者。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