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塑料 李道季 978703082670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954
商品編號: 978703082670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海洋微塑料
ISBN:9787030826701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李道季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461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微塑料是粒徑小於5mm的塑料顆粒或碎片,不僅會被各種海洋生物攝食,可能導致對海洋生物的有害影響,還可能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構成潛在威脅。自1972年科學家首次報道海洋塑料污染以來,海洋塑料污染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1997年北太平洋大垃圾帶的發現,揭示了塑料在海洋中的聚集效應。儘管目前缺乏明確證據證明環境濃度下的微塑料對海洋生物具有直接毒性,但它們的普遍存在及潛在的生態風險引起了科學界和國際社會的深切關注。微塑料的監測和研究方法尚未完全統一,既突顯出人們對其組成、來源、分佈、遷移和生態效應的認識局限,也呼籲人們加強國際合作、制定標準化監測方法和全球性管理策略。因此,本書將全面探討海洋微塑料的多維度影響,提升公眾對此嚴重環境問題的認識,並呼籲全球合作,促進有效的管理策略以應對這一跨國環境挑戰。

作者簡介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1上海市海洋科技獎特等獎20231華東師範大學優秀學術貢獻獎20211上海市育才獎20211華東師範大學第十二屆師德標兵20201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參考文獻 3
第2章 海洋塑料和微塑料的全球分佈概述 5
2 1 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擴散模式 6
2 2 全球海洋微塑料的分佈 7
2 3 全球海洋微塑料的存量 11
2 4 問題與展望 11
參考文獻 12
第3章 海洋微塑料監測和研究方法 17
3 1 傳統微塑料監測方法 17
3 2 遙感技術在海洋塑料和微塑料監測上應用的可能性 18
3 3 當前已出版的相關研究指南 19
3 4 全球監測單位和機構清單 22
參考文獻 24
第4章 河流微塑料及其入海通量 25
4 1 河流微塑料的來源 25
4 2 全球河流微塑料豐度 28
4 3 全球微塑料入海通量計算 31
4 4 中國河流微塑料的入海通量 32
4 5 問題與展望 35
參考文獻 36
第5章 微塑料通過大氣向海洋的輸送 39
5 1 大氣微塑料監測 40
5 2 陸源微塑料通過大氣向海洋的輸送 43
5 3 微塑料跨海-氣界面轉移 44
5 4 海洋大氣微塑料採樣平臺 45
5 5 大氣微塑料分析方法 46
5 6 問題與展望 47
參考文獻 48
第6章 微塑料在近海和大洋表層的輸運 50
6 1 實測對不同海洋環境微塑料濃度的認識 50
6 2 海洋微塑料輸運的影響因素 53
6 3 海洋微塑料輸運的模擬方法 55
6 4 近海微塑料的輸運 56
6 5 大洋微塑料的輸運 59
6 6 問題與展望 60
參考文獻 61
第7章 輸運到極地區域的海洋微塑料 64
7 1 極地環境 64
7 2 極地微塑料採樣分析方法 65
7 3 北極海域各環境介質中微塑料的分佈特徵 67
7 4 南極海域各環境介質中微塑料的賦存特徵 68
7 5 海洋微塑料在極地生物體內的富集、遷移和轉化 69
7 6 極地微塑料的輸運及其影響因素 70
7 7 極地微塑料監測 71
7 8 問題與展望 71
參考文獻 72
第8章 深海水體和海底沉積物中的微塑料 74
8 1 深海水體中微塑料的輸運 74
8 2 深海水體中微塑料的分佈 75
8 3 深海水體中微塑料的研究方法 78
8 4 深海沉積物中微塑料的輸運 79
8 5 深海沉積物中微塑料的分佈 81
8 6 深海沉積物中微塑料的研究方法 83
8 7 問題與展望 85
參考文獻 86
第9章 海洋微塑料在食物網中的傳遞 88
9 1 不同營養級生物體對微塑料的攝入 88
9 2 微塑料的營養級傳遞與生物效應 91
9 3 問題與展望 95
參考文獻 96
第10章 海洋生物誤食微塑料的機制 100
10 1 生物不同進化階段的攝食行為 100
10 2 生物攝入微塑料機制的假設與挑戰 101
10 3 無脊椎動物的誤食模式 103
10 4 脊椎動物的誤食模式 104
10 5 問題與展望 105
參考文獻 106
第11章 附著在海洋微塑料上的微生物 109
11 1 微生物和微塑料相互作用 109
11 2 生物被膜與微塑料降解 111
11 3 微塑料與致病菌 113
11 4 微塑料與細菌遷徙 114
11 5 微塑料與細菌耐藥性 115
11 6 問題與展望 116
參考文獻 116
第12章 海洋微塑料的毒理學效應 119
12 1 微塑料所含有害物質 120
12 2 微塑料吸附/解吸的有害物質 121
12 3 微塑料的生態毒理學實驗 123
12 4 問題與展望 124
參考文獻 125
第13章 海洋微塑料的生態環境風險評估 130
13 1 微塑料對生態環境的潛在風險 130
13 2 海洋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 131
13 3 微塑料生態風險指示生物的爭論 132
13 4 微塑料生態環境風險評估方法 133
13 5 海洋微塑料生態環境風險評估框架 135
13 6 問題與展望 136
參考文獻 137
第14章 海洋微塑料的光降解機制 140
14 1 物理和化學特徵對光降解的影響 140
14 2 問題與展望 144
參考文獻 144
第15章 微納塑料的研究 147
15 1 納米塑料的定義 147
15 2 納米塑料的來源和歸趨 149
15 3 納米塑料的鑒定方法 149
15 4 納米塑料潛在的危害 149
15 5 問題與展望 151
參考文獻 152
第16章 人體微納塑料研究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55
16 1 人體各部位微納塑料特徵 157
16 2 人體微納塑料研究方法存在的問題 161
16 3 動物模型實驗研究微納塑料進入組織的局限 163
16 4 問題與展望 163
參考文獻 166
附錄 相關術語中英文對照表 169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