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構建中國自主的財政知識體系,必須從財政學的底層邏輯,即世界觀、發展觀和國家觀三個基本問題入手。長期以來財政學被認為具有跨學科屬性,因而在學科和理論發展中,出現了從其他學科和領域來看待財政學和構建財政理論的現象。這樣的研究視角存在諸多邏輯缺陷,脫離了財政本質和風險社會的特點,使得財政學依附於其他學科,或經濟學,或社會學,或政治學。為此,本書立足於不確定性的世界觀、人本邏輯的發展觀和風險國家的國家觀,從公共風險視角,分析經濟、政治、法律等基本問題及財政行為,以形成深入揭示國家和社會運行機理的財政學科體系。作者簡介
劉尚希,經濟學博士,中國財政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專家。兼任國務院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醫改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稅務總局特約稅收評論員、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預算監督顧問、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對收入分配、公共風險、財政風險、公共財政、宏觀經濟、公共治理等問題有創新性的探索成果,其代表作有《收入分配循環論》《財政風險及其防範的研究》《或有負責:隱匿的財政風險》《宏觀金融風險與政府財政責任》《公共風險視角下的公共財政》《稅收與消費》《稅收與民生》《科技與經濟融合》等著作。目錄
第一章 從公共風險看經濟財政學:觀點述評及理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