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任樂,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經濟學博士、河南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理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級課題6項。在《管理評論》《經濟管理》等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農村金融。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的提出
(一)理論層面:融合信任理論與融資信任機制如何構建
(二)實證層面:影響農戶信貸可得的經濟和社會資本特徵及作用機制是什麼
(三)實踐層面:農戶借貸模式如何創新與實踐應用
三、研究目的
(一)提出融合信任觀並構建融資信任機制
(二)檢驗農戶經濟和社會資本特徵提升農戶信貸可得的作用機制
(三)探討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創新與實踐
四、研究意義
(一)研究的理論意義
(二)研究的現實意義
五、研究內容、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內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術路線圖
六、創新之處
(一)創新點
(二)擬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第二章 相關概念界定、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一、概念界定
(一)普惠金融與數字普惠金融
(二)純農戶與兼業農戶
(三)經濟資本與社會資本
(四)信任與信任機制
(五)數字技術
二、理論基礎
(一)信息不對稱理論
(二)信貸配給理論
(三)融資信任理論
(四)金融共生理論
(五)社會網絡理論
三、文獻綜述
(一)農戶借貸信任機制相關研究
(二)基於社會資本特徵的農戶信貸可得相關研究
(三)基於經濟資本特徵的農戶信貸可得相關研究
(四)數字技術在農戶借貸中的應用研究
(五)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與農戶信貸可得的相關研究
四、研究評述
第三章 農戶借貸融合信任觀與融資信任機制構建
一、農戶借貸信任觀和借貸模式的演變
(一)基於關係信任的農戶關係型借貸
(二)基於制度信任的農戶小額貸款
(三)基於數字信任的農戶數字信貸
二、農戶借貸融合信任觀的創建
(一)關係信任與制度信任
(二)關係信任與數字信任
(三)制度信任與數字信任
三、基於融合信任觀的融資信任機制構建
(一)數字信任機制的構建
(二)制度信任機制的構建
(三)關係信任機制的構建
第四章 基於經濟和社會資本特徵中介的純農戶信貸可得研究
一、關係和制度信任邏輯下純農戶經濟和社會資本特徵的選擇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普通農戶和新型農戶風險處置、違約成本對信貸可得的影響
(二)普通農戶和新型農戶風險處置對農業收入的影響
(三)普通農戶和新型農戶違約成本對信譽的影響
(四)農業收入在風險處置影響農戶信貸可得的中介效應
(五)信譽在違約成本影響農戶信貸可得的中介效應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二)變數定義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三)模型設計
四、實證分析
(一)風險處置、違約成本對農戶信貸可得影響的實證檢驗結果
(二)普通農戶和新型農戶風險處置對農業收入影響的實證檢驗結果
(三)普通農戶和新型農戶違約成本對信譽影響的實證檢驗結果
(四)農業收入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五)信譽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六)穩健性檢驗
五、研究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結論
(二)討論
第五章 基於經濟和社會資本特徵中介的兼業農戶信貸可得研究
一、關係和制度信任邏輯下兼業農戶經濟和社會資本特徵的選擇
(一)兼業農戶與純農戶的比較分析
(二)兼業農戶經濟和社會資本特徵的選擇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數字普惠金融對兼業農戶信貸可得的影響
(二)多樣化收入在數字普惠金融影響兼業農戶信貸可得中的中介效應
(三)社會互動在數字普惠金融影響兼業農戶信貸可得中的中介效應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二)變數定義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三)模型設計
四、實證分析
(一)數字普惠金融對兼業農戶信貸可得影響的實證檢驗結果
(二)多樣化收入和社會互動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三)異質性檢驗
(四)穩健性檢驗
五、研究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結論
(二)討論
第六章 數字信任觀下區塊鏈賦能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與實踐
一、基於區塊鏈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創新
(一)農業「區塊鏈+供應鏈」信息平台搭建與治理
(二)區塊鏈增信農業供應鏈金融交易平台功能及交易流程設計
(三)農業「區塊鏈+供應鏈」融資信任機制構建
二、山東曹縣區塊鏈賦能肉牛供應鏈金融模式實踐與探索
(一)區塊鏈賦能肉牛供應鏈金融概況
(二)區塊鏈賦能肉牛供應鏈金融具體做法
第七章 融合信任觀下農戶借貸模式創新與實踐
一、基於農戶線下信息線上化的銀行網貸交易模式創新與實踐
(一)基於農戶線下信息線上化的銀行網貸交易模式創新
(二)河南蘭考普惠金融「一平台四體系」模式實踐與探索
二、基於銀政結合的數治化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創新與實踐
(一)基於融合信任觀的數治化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