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傳播大會論文集 (2025) 陳海鵬 張聰慧 978757651619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75
商品編號: 978757651619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上海科技傳播大會論文集 (2025)
ISBN:9787576516197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著編譯者:陳海鵬 張聰慧
頁數:16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283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25年上海科技傳播大會論文集,所選論文主要圍繞推動科技傳播發展轉型的策略和建議、促進科普人才隊伍發展和壯大、有效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新興技術賦能科技傳播的模式探索、推動科技傳播走向國際等議題展開,呈現了科技傳播領域的新觀點、新實踐和新研究,對相關領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創作者而言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同時也能為科學普及和科技傳播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目錄

上篇 研究論文
超越新舊媒介框架的知識傳播:媒介理論視域下短視頻賦能科技傳播的新實踐
薛 暉 黃勇軍
「眾創」背景下利用多元化信息媒介提升科技傳播效能的研究
楊 科
健康科普短視頻的創作邏輯和關鍵構成要素——基於清晰集定性比較分析
彭麗霞
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融合的路徑與探索——關於上海科技創新資源科普化的思考
梁 偲 游文娟 樊春海
國際比較視野下我國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與策略研究
陳永潔
基於人工智能的個性化科技傳播模式研究
任咪咪
科研院所「雙科」平台的融合創新模式探索——國家化合物樣品庫案例研究
張 慧
科學博物館慕課的建設——以上海天文館為例
劉程程 施 犇
數字經濟下科普場館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以上海航空科普館為例
黃 沛 封 璟
新時代消防科普教育原則的創新探索與實踐應用
吳佩英
高校科技資源科普化效能評估框架
王 慧 凌 翔 孫銘婉 楊海燕 丁文江
醫務工作者面向公眾如何更好地開展健康科普?
徐 峰
下篇 傳播智見
從科普法修訂看「新質科普力」
吳家睿
中國道路之科普力量
鄭 念
人工智能時代,發揮高等教育推動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龍頭作用
李 曄
科學傳播的新時代挑戰:交叉學科
朱 晶 姜雪峰
加強理論研究,築牢科普實踐根基
王大鵬
打通科普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堵點
謝小軍 齊培瀟
科普要有「譜」
季良綱
多措並舉,助力科學家做好科普工作
王大鵬
關注「三個轉變」,做好新科普
王大鵬
解構科普與科技成果轉化關係,樹立大科普發展理念
吳壽仁
讓高質量研學成為科學教育變革的助推器
宋 嫻
科學素養問題的探討
季曉燁
從艾倫·歐文視角看公眾科學國際發展歷程
游文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