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曾祥敏,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入選2020度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領軍人才工程,被評為北京市教學名師(2019)、北京市「師德先鋒」(2018)、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2017)。分別榮獲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一次、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一次。擔任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專家組組長、《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主編、《中國新聞傳播研究》副主編、「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委、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評委。一流課程《電視採訪報道》負責人,教育部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人員,優秀教學團隊「廣播電視新聞學」核心成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視聽傳播、媒體融合、國際傳播、網絡輿情傳播。主要著作有《視聽傳播——主流媒體融合、社交、垂直、智能、場景的邏輯演進》、《電視採訪》、《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主編)、《融媒體新聞這樣做》(主編)、《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分眾化傳播》、《電視新聞學》。其中,《電視採訪》教材入選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市高校優質本科教材。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理論文章和評論10餘篇,在《現代傳播》《社會科學》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30餘篇。 主要創作作品:中國傳媒大學校宣傳片(2019年)、二十集文獻紀錄片《中國廣告二十年》、央視公益廣告《感恩親情 近距離去愛》、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專題片《南水北調南陽紀實》 、微電影《飲水思源,感恩南陽》、北京市教工委專題片《黨旗下的風采——用地理創造奇迹的人》、通訊《永不停息的「鬥牛犬」——我眼中的CBS記者華萊士》。
目錄 第一章 理解視聽採訪與寫作
第一節 採訪與寫作的內涵
第二節 視聽採訪與寫作的變革
第二章 視聽採訪與寫作的特點
第一節 發揮視聽採訪的優勢
第二節 提升視聽寫作的優勢
第三節 用個性、情感與思辨直擊人心
第三章 視聽採訪與寫作的原則與要求
第一節 採訪與寫作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為看與聽而采——鏡頭意識
第三節 為視與聞而寫——畫面意識
第四章 選題分析與策劃
第一節 確定選題角度
第二節 聚集與提煉主題
第五章 視聽採訪報道的思路與方法
第一節 報道具體化的思路
第二節 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
第六章 視聽採訪拍攝:動態與細節
第一節 動態採訪
第二節 細節是金
第七章 視聽採訪拍攝:全景視頻和無人機
第一節 全景視頻報道
第二節 無人機航拍報道
第八章 視聽採訪拍攝:現場同期聲
第一節 同期聲的特點及創作方法
第二節 同期聲與主觀聲音的關係
第九章 視聽採訪報道:出鏡報道
第一節 現場出鏡報道
第二節 Vlog新聞出鏡報道
第十章 視聽採訪報道:提問與訪談
第一節 理解現場提問與訪談
第二節 如何接近被訪者
第三節 現場訪談的總體原則
第四節 現場隨機採訪
第五節 人物專訪
第十一章 視聽寫作:短新聞
第一節 電視消息寫作
第二節 短視頻新聞寫作
第三節 音頻短新聞寫作
第四節 H5新聞文本寫作
第十二章 視聽寫作:新聞專題
第一節 深度報道寫作
第二節 人物專題寫作
第三節 融媒體新聞寫作
第十三章 視聽寫作:紀錄片
第一節 紀錄片寫作概述
第二節 紀錄片創作的核心要素
第三節 紀錄片解說詞的創作與敘事
第十四章 視聽寫作:評論
第一節 電視新聞評論
第二節 短視頻新聞評論
第三節 音頻新聞評論
後記
中文文獻
英文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