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刊《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的最新一輯,由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胡曉明主編,彙集了中國古代文學與文藝理論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開篇設”中國文論的新契機——特色專欄建設”,刊發中國古典文論體系及特色研究的文章,其餘常規欄目本輯簡單劃分為”詩論”“詞論”“文論”三大板塊,收入有關中國古典詩學、詞學、文章 學的著作理論與思想研究等方面的學界最新研究成果,體現了中國古代文論學界對體系建設與發揚、傳統詩詞文領域細化研究的進展和新論。
作者簡介
胡曉明,1955年生。四川成都人。師從王元化教授,1990年畢業于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從事中國文學思想研究及近代詩學和學術史的研究。
目錄
編輯部報告(1)
♦中國文論的範疇——特色專欄建設(二)♦
“搜奇本自通禪智”: 論”冥搜”詩學範疇的形成與演變 倪緣(1)
論負價詩學範疇的藝術效果——以”險”“枯”為例 閆禾 石海光(20)
試論蘇軾對莊子物論思想的取鑒與發覆——以書畫論為中心 王一格 高林廣(36)
童軒的”點化”功夫與其詩學主張研究 劉愛麗(56)
論清代”詞心”範疇的美學內蘊與理論發展 王毅(83)
♦詩論♦
闡釋變異視角下的《詩大序》英譯本研究 曹順慶 孫千茹(103)
此起彼伏的聲名——論陸機、左思評價的歷史變遷 易蘭(129)
性空與本體: 佛教”法性空無”本體詩學論 劉運好(155)
排律的起源及其詩體生成考論 徐婉琦(180)
杜甫”譏陶說”公案的還原考察 張月(196)
雅俗之間——社會文化語境下的明中葉蘇州詩學趨向 殷星歡(217)
融匯”四唐”: 論晚明江南詩學對唐詩取徑的拓寬 田明(241)
回歸本體,彌合矛盾,以類相從——閨秀詩話創作的三個維度 張麗華(263)
清中期杜詩注本的文本轉型與價值重估 耿建龍(284)
穆爾察 成書《多歲堂古詩存》詩學觀念譾論 李佳藝(302)
詩文評經典化建構與研究進境——論許印芳《詩法萃編》編纂體例的意義 葉蕾(320)
“秀水範式”與”差序格局”: 論清代總集別撰詩話的體例生成與空間分佈 李清華(341)
郭嵩燾的”循理”思想及其詩學觀念 蔣明恩(362)
論近代南社的宗宋詩學 李建江(386)
♦詞論♦
《草堂詩餘續集》及其編者考論 嶽淑珍(403)
男師女弟子: 嘉道女性詞人的自我發展與詞學創作 羅浩春(414)
論俞平伯的詩詞注釋與文學批評 曾智聰(433)
♦文論♦
隸事之文與南朝文士的知識世界 李傲寒(459)
碑誌批評的理論體系 時鵬飛(478)
聚合與離散: 賦體文學的涵容特徵與破體新變 王澤華(496)
《文鏡秘府論》”集論”二序析要 甘生統(519)
理想與悲情: 姚鉉《唐文粹》編纂主旨新解 胡健(538)
風人之記: 論蘇軾”運詩入記”的文章 學意義 王子涵(556)
雜鈔文獻視野下王世貞的批評方法與知識趣味——以《藝苑卮言》為中心 曹競藝(576)
明清”遊而後工”說的生成及其批評史意義 祝福(597)
馴化風景: 清中葉遊記所見華夏邊緣 汪斌(624)
晚清科舉”以策論代時文”的文體改革及其困境 王路佳(646)
劉師培文章 觀念的闡釋路徑與思想根源 黎愛(670)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