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昭軍,1970年生,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現代文化學會理事、北京市歷史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2010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外籍聘用研究員,2013年秋學期日本東京大學客座教授,曾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和北京市人才計劃。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文化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著有《儒學近代之境:章 太炎儒學思想研究》《傳統的張力:儒學思想與近代文化嬗變》《晚清民初的理學與經學》等。
目錄
筆談:今天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史?
書寫中國文化史何以精彩?歐陽哲生
文化史應該是一種對歷史的總體性研究張志強
文化史研究在方法與旨趣上的矛盾江 湄
“自然”和文化史王東傑
研究文化史要有全面整體的觀念劉中玉
在比較中加強中國風格的文化史理論建設張昭軍
專題研究
儺史傳統與儒的起源——兼及李澤厚的”由巫到禮”說武樹臣
群文本視野下的《左傳》敘事理性與價值建構——”三郤之亡”的史實與歷史書寫劉全志
唐成德鎮胡系軍將的”本地化”及其舊有認同的消解——以數合墓誌材料為中心李鴻賓
朱熹《朱子家訓》偽作考徐 梓
“五體共用”與清代統一多民族國家觀念的建構魏萬磊 張馨藝
錢穆清代學術思想史考論——以《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為例〔馬來西亞〕陸思麟 〔馬來西亞〕楊金川
紙荒問題與近代中國報業的發展齊 暉
“五四”究竟意指為何——1919—1926 年三大副刊的集體記憶高 暖
中國文化與世界
“中國文明西來說”解——以近代以來知識結構的變遷為視角李忠林
文化史家
“不法前人後塵,辟蹊徑求知”——劉志琴先生開創與推動中國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學術人生呂文浩
文化史理論
史學視域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問題意識陳其泰
犁頭(culter)、屠刀(culter)與服飾(cultus) ——”文明”(civilization)、”文化”(culture)的古典語義考辨胡玉娟
海登 懷特的歷史話語思想與史學的文化轉向金嵌雯
新著評論
獨樹一幟,探索中國近代思想之路——記耿雲志先生與《中國近代思想通史》的撰著邱濤 夏子媛 獨力
稿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