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歐洲早期漢學史——中西文化交流與西方漢學的興起》以古希臘、羅馬對中國的認識為開端,從地理大發現、傳教士入華著手,從認識和想象兩個角度,從互動與交流的視野,梳理歐洲早期關於中國知識和形象的形成以及在這一過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互動。作者認為互動的交流、相互的影響、共同的創造是16-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根本性特點,並基於這樣的認識將傳教士在中國的整個活動和寫作都納入了歐洲早期漢學的歷史,從而,將中國明清之際的中國天主教史和歐洲早期漢學的發生放在一個歷史的平台上,給這一時期的歷史研究一個全球化的視野。作者簡介
張西平,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導,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明與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榮譽院長(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國際漢學》主編;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世界漢語教育史國際研究會會長;中國宗教學會和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長期以現代西方文化,1500—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漢學史和中國基督教史為主要研究領域,已完成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20世紀中國古代文化在域外的傳播與影響》,目前正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梵蒂岡圖書館藏明天天主教文獻整理研究》。目錄
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