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樊百川(1923-1966),河南新鄭人。1947年考入北京大學。1951年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直至逝世。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經濟史研究室籌備組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國防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參与撰寫範文瀾主編《中國近代史》及郭沫若主編、劉大年主持《中國史稿》。個人著作有《清季的洋務新政》《中國輪船航運業的興起》《淮軍史》等,並撰寫和發表論文近20篇。
目錄 第一卷
洋務新政正名議(代序)
一、「洋務運動」一詞的來歷與質疑
二、洋務派的「借法」活動並未造成「運動」形勢
三、改稱「洋務新政」最適宜
第一卷 洋務新政的興起和推行
第一章 外國侵略者在中國培植代理人
第一節 買辦制度和買辦階級的形成
一、買辦制度的建立
二、買辦階級的出現
三、早期買辦是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的橋樑
第二節 外國侵略者迫使清政府變成其在華統治工具
一、在衰朽的軀幹上嫁接出適合侵略需要的新生機
二、打和拉,抗與降
三、就近駕馭和支持買辦勢力發動政變
四、在軍事勾結中培植半殖民地近代武裝勢力
五、教導清政府遵守和適應半殖民地新秩序
第二章 洋務派的產生和形成
第一節 地主階級中出現洋務派
一、封建統治者中一部分人逐漸對外國侵略者有了「新認識」
二、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師夷智以制民
三、守定和議、曲全鄰好,承認半殖民地新秩序
四、接受改造,借法維持半殖民地制度下的封建統治
第二節 洋務派的實質
一、洋務派的性質
二、滿洲貴族中的洋務派
第三章 洋務派的主體——曾、李集團
第一節 曾國藩及其湘軍曾系集團
一、洋務派和外安內政策的制定推行者
二、開近代借法維持半殖民地制度下封建統治風氣之先
三、宋儒義理之學的洋務派今用
四、曾氏湘軍嫡系的餘緒
第二節 集洋務派大成的李鴻章 及其淮系集團
一、曾國藩「安內和外」國策的主要繼承人
二、修補半殖民地制度下封建統治破屋的裱糊匠
三、近代軍閥和近代官僚資本主義的奠基人
四、淮軍將領的各種洋務新政態度
第三節 洋務派的兩大幹將——郭嵩燾和丁日昌
一、洋務派的理論家郭嵩燾
二、洋務派的實幹家丁日昌
第四章 洋務派思想及其與清流派之爭
第一節 洋務派思想的半殖民地性質
一、何為洋務派思想
二、洋務派思想的產生
三、洋務派思想的中心內容是遵從半殖民制度和借法維持封建統治
四、所謂「外須和戎」——洋務派怎樣遵從半殖民地制度
五、所謂「內須變法」——洋務派怎樣借法以維持半殖民地制度下的封建統治
第二節 清流派的倏興倏敗與封建地主階級謀求恢復獨立統治希望的最後破滅
一、所謂「清流派」
二、清流派的「攘外」——洋務派和守舊派之外的第三條道路
三、清流派的「修內」——統治階級內部的整飭與鬥爭
四、甲申朝變和清流派的失敗與分裂
第五章 總理衙門的設立和洋務新政的推行
第二卷
第二卷 洋務新政的半殖民地軍事設施
第六章 陸軍的採用西方近代武器與近代兵制的變革
第七章 近代海軍的籌建與覆敗
第九章 半殖民地近代軍火工業的畸形建設
結語 半殖民地的官辦近代軍事工業
附錄一 懷念我的父親/樊采雲
附錄二 憶百川老師/閔傑
編後記/虞和平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