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盡的快樂-魏晉名士社交處方箋 董鐵柱 978721818362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東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0
商品編號: 978721818362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未盡的快樂-魏晉名士社交處方箋
ISBN:9787218183626
出版社:廣東人民
著編譯者:董鐵柱
頁數:33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234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 突破傳統認知,讓”名士圖鑒”進化為你的”快樂寶典”
魏晉是一個充滿戰亂、殺戮與離別的亂世,卻也是名士風采盡顯的時代。本書從快樂這一新穎角度切入,深入剖析魏晉名士在複雜社會關係中的快樂來源與追求方式,為讀者理解魏晉時期的文化和人物提供了全新視角。我們看到君臣之間別樣的相處模式,玩笑成為他們拉近關係的潤滑劑;王導與兒子下棋時的溫馨場景,讓我們感受到父子之間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謝安對晚輩的悉心教導,展現了長幼傳承中的包容與平等。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智者對話,能讓我們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寧靜的港灣,學會用魏晉名士的豁達與智慧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收穫屬_xFFFF_自己的快樂。
★ 生動的故事呈現、深刻的快樂哲學探討,在故事中解決你的精神內耗
作者用通俗淺易的筆法深度剖析了魏晉名士的快樂來源——”真實” 與 “滿足”。他們的喜怒哀樂皆為內心性情的真實外在體現,在真實展現自我的過程中獲得滿足,這便是快樂。書中呈現了魏晉名士在多種關係中獲取快樂的方式,從君臣間玩笑調侃的輕鬆,到親子間相互欣賞與傳承的溫暖;從長幼間包容平等的互動,到朋友間默契與欣賞的珍貴;從同僚間超越等級的協作,到兄弟間血濃於水的情誼,再到夫妻間複雜而微妙的情感交流,全方位展示了快樂的多樣性,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情感體驗與人生啟示,幫助我們在不同生活場景中找尋快樂真諦。魏晉名士的快樂源於他們對真實自我的堅守和對內心滿足的追求。他們在亂世中,依然能在各種複雜的關係中找到平衡,享受生活的樂趣。這種智慧,跨越千年,對現代社會的我們有著極大的啟示。它提醒我們,不要被外界的喧囂所迷惑,要關注內心的需求,在真實的生活中尋找快樂。
★ 中西兼顧的視野、跨學科的解讀方式,挖掘故事背後的哲學思想和社會習俗
作者董鐵柱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具備中西學問的深厚功底。書中運用西方哲學分析和邏輯思辨的方法,對《世說新語》進行解讀,同時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中西文明互鑒的開闊視野。作者巧妙地將倫理學、社會學、文化學等知識融入對文本的分析,以 “關係” 和 “習俗” 為關鍵線索,不僅講述故事,還深入分析了故事背後的哲學思想和社會習俗。通過對君臣關係中 “將無同” 觀念的探討,我們能理解魏晉時期獨特的君臣相處之道;從父子關係中,我們看到名士們對家庭倫理的重視和對天倫之樂的追求。
首印隨書贈送”須盡歡”磁吸書簽,隨書附贈”樂在其中”精美書簽,特邀中國書法蘭亭獎獲得者劉磊親筆題字。

內容簡介
在歷史的長河中,魏晉時期宛如一顆獨特的星辰,散發著別樣的光芒。《未盡的快樂:魏晉名士社交處方箋》這本書,如同一扇通往魏晉時代的大門,為我們展現了那個時期名士們的社交生活與獨特的快樂哲學。在這本書裡,作者董鐵柱以《世說新語》為藍本,深入剖析了魏晉名士在君臣、親子、長幼、朋友、同僚、兄弟、夫妻這七種社會關係中的種種故事。通過這些故事,我們發現魏晉名士的快樂並非遙不可及。他們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以真實和滿足為準則,找尋著屬_xFFFF_自己的快樂。這種快樂,或許是在清談中與朋友的思想碰撞,或許是在困境中堅守自我的那份坦然。這本書不僅讓我們瞭解魏晉時期的歷史文化,更能啟發我們在現代生活中如何去發現和追求快樂。它就像一劑良藥,治癒著在快節 奏生活中焦慮的我們,讓我們明白,快樂其實就在身邊,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珍惜。

作者簡介
董鐵柱 著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哲學博士,現為北師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思想和文學,著有《謊:<吳越春秋>裡的忠與謀》《演而優則士:<世說新語>三十六計》《孔子與朽木:中國傳統思想的現代詮釋》,譯有《與歷史對話:二十世紀中國對越王勾踐的敘述》《重讀魯迅:榮格的參照視角》等,並在《文史哲》《孔子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精彩書評
讀過魏晉史後再讀《世說新語》,難免各種信息紛至遝來。感謝董鐵柱老師帶我重返初讀《世說新語》時的快樂。看山還是山,已過萬重山。
——劉勃 文史學者、暢銷書作家
這是一本關於快樂的書,而且是從古書中發現快樂、體驗快樂、享受快樂和傳遞快樂。本書兼顧通俗性和可讀性,用講故事的方式闡明道理,發掘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微言大義”,不時提出問題並予以巧妙解答,似乎是以一種”面對面”的方式與書裡書外的人物和讀者進行”實時對話”。
——劉強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世說學”專家
魏晉士人生活在一個”天下多故”的亂世,雖各有”風度”,喜談 “玄理”,但也常常朝不保夕。”苦中作樂”是他們必須採取的生存之道。鐵柱聚焦《世說新語》,拈出”快樂”這一主題,以其中的鮮活個體為例,用輕鬆而又不失學理的筆法,向我們展示了魏晉名士多姿多彩的自足之樂。
——彭國翔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在內卷的時代,快樂已經近乎遙不可及了。《世說新語》中的魏晉名士,卻不斷調侃、挑戰、衝擊、突破那些束縛、壓抑、折磨我們的倫理綱常,在黑暗時代裡追尋並創造著快樂的氣息。《未盡的快樂》侃侃而談,剖析了君臣父子夫妻同僚友人之間不同尋常的風度、情趣而帶來的快樂,令我不由得想起”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恬淡與愉悅。
——楊斌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暨歷史學系教授
在古代中國的知識密林裡,《世說新語》應該是最特殊的個例之一。在血沃中原的紛爭年代,揮斥方遒的談笑風生,在外人的想像中似乎是遙遠的童話,但這些以魏晉風度之名被記錄下的碎片化的瞬間,更是一個時代在呈現記錄和定義”快樂”這兩個字時,最為真切的表情。他們安穩的書桌不在世間,而在心裡。若沒有癡者的少年氣,智者的判斷力,縱橫文史、負笈中西的瀟灑恣意,董鐵柱老師斷然無法寫出這樣的文字,也斷然無法給出這樣的藥方。
——張益銘 歷史地理寫作者,《國學小名士》《中華好故事》全國總冠軍
本書從”快樂”二字入手,剖析那群似乎高在雲端、無法企及的人,告訴我們,其實他們也都是普通人,他們的快樂,我們也可以獲得。從親密君臣、溫情父子,再到職場達人、寵妻狂魔,一則又一則雋永的小故事,後面藏著的,無非是關係與習俗。你以為這就完了嗎?當你意猶未盡,掩卷深思時,才會突然想起來,董鐵柱,這個傢伙,他的專業是哲學。
——趙長征 北京大學副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

目錄

前 言
一、讓你快樂的《世說新語》
二、當我們說到快樂時,說的是什麼
三、快樂寶典《世說新語》
四、兩個關鍵詞:關係與習俗
第一章 互相成就的君臣
第二章 其樂融融的親子
第三章 包容平等的長幼傳承
第四章 不確定的朋友
第五章 跨越等級的同僚
第六章 雙向奔赴的兄弟
第七章 道不盡的夫妻
結 語 一幅苦中作樂的快樂拼圖
注 釋
後 記

精彩書摘
我們只談一件事,那就是”快樂”
打開這本書,我們只談一件事,那就是”快樂”。
東晉名臣郗愔篤信道教。他經常肚子疼,看了很多醫生也治不了。當時有個叫作於法開的和尚醫術高明,於是郗愔就找人去請他來看。於法開一搭脈,就說這個毛病的根子在於他修道過於勤力。于法開給郗愔開了一劑藥,果然藥到病除。郗愔一喝下去就開始拉肚子,拉出來的不是別的,正是拳頭大小的幾坨紙。下人剖開一看,原來是郗愔修道時所吞服的符籙。(《術解》第10 則)
一個道教信徒的病居然讓和尚治好了,而原本以為可以讓自己長生不老的符籙卻差點兒要了自己的性命——可以想像一下郗愔面對自己的排泄物時狼狽不堪的模樣。我們完全不需要瞭解郗愔是誰,做過什麼官,有過什麼功業,單單憑這個狼狽的場面就能讓人忍俊不禁。日本學者後藤世鈞說我們只需要玩味《世說新語》所說的故事,而”何必句解字詁”,大約說的就是《世說新語》的這種魅力。它簡單而直接地衝擊我們的快樂神經,讓我們忍不住哈哈大笑。
也許有人會說,這種建立在他人狼狽之上的快樂是膚淺的。放心,《世說新語》同樣會給讀者建立在他人快樂之上的快樂。東晉名士王悅從小就溫順乖巧,深得父親王導的喜愛。父子二人經常一起切磋圍棋。每次王導想要悔棋的時候,王悅就會按住父親的手指,不讓他悔棋。王導笑著說:”你怎麼能這樣做呢,我們倆好像還有點親緣關係吧?”(《排調》第 16 則)
同樣,即使一個從來沒聽說過王導、王悅父子的人,看到這樣的場面,也免不了會心一笑。王導雖然貴為丞相,但是也和尋常父親一樣對愛子頗為嬌慣。在這個場面中,王導是一位快樂的父親,這樣的快樂會激起父親們的共鳴——正如很多父親那樣,他悔棋很可能是故意在逗自己的愛子;而對尚未成為人父的讀者來說,可能也會回想起自己幼時和父親打牌遊戲時的認真勁兒,於是同樣會莞爾。這樣共情的快樂,應該比郗愔的狼狽所帶來的快樂要高出一籌。
讓我們再來看另一種逆境之樂。著名畫家顧愷之曾經擔任殷仲堪的下屬,有一次他請了假從荊州回江南老家。按照當時的慣例,顧愷之還沒有資格乘坐帆船,他苦苦請求,才獲批乘帆船沿長江而下。沒想到船行至破塚這個地方時,遇到了大風,船身毀壞嚴重。在一個地名如此不吉利的地方遭遇了意外,這樣的黴運也許會讓常人怨天尤人,不過生性好開玩笑的顧愷之在向上級殷仲堪彙報的信裡卻滿是劫後餘生的歡樂:”地名破塚,真破塚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排調》第 56 則)破固然是破敗之破,也是破土而出之破。把他人眼中的負能量轉變成正能量,此時的顧愷之應當是快樂的。
顧愷之的快樂讓我們想起了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也譯作塞內加),他認為”哲學的任務是教會我們在願望碰到現實的頑固之壁時,以最軟的方式著陸”。在塞涅卡看來,我們每一個人在出行之前都充滿了期望,默認自己的旅途會一帆風順,因而當遭遇意外的時候就會特別鬱悶。這是一種減法心理,在內心自動把目標設定在了滿分檔,每一次不如意都會成為減分項。他建議我們要做加法,在心裡提醒自己旅途中隨時可能出現災難或意外,而平安到達屬_xFFFF_加分項,這樣旅途中的幸福感就會不斷提升。很顯然,顧愷之在說”行人安穩”之時,帶著一份真誠的慶倖——災難固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自己能夠毫髮無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顧愷之用加法給自己多舛的旅途平添了一份快樂,這種快樂對今天的我們來說,也同樣能夠共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