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我的前半生(上下)》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回憶錄。這部回憶錄在時間上覆蓋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波瀾壯闊的年代。被歷史車輪碾落塵埃的人很多,但末代皇帝僅此一個,因此這部回憶錄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和閱讀吸引力。 全書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自三歲登基寫到解放後接受改造,成為共和國公民。回憶錄帶有很強的傳奇色彩,所運用的形象化的寫作手法,不但無損於該書的真實性,而且使其達到了更高層次的真實。 本書以1964溥儀親筆修訂的「定本」為底,對及遜帝出宮、「滿洲國」建立、婉容之死等歷史內容沒有避諱刪改,彌足珍貴。內容簡介
《我的前半生》最初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期間撰寫的「反省式」自傳,后經整理出版。 全書以時間為脈絡,記錄了溥儀被慈禧指定繼承皇位后做皇帝,辛亥革命后被迫退位,被趕出皇宮后客寓天津,被日本人控制當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被捕后至蘇聯,新中國成立后被引渡回國接受改造,被特赦后成為普通公民的十分獨特而詳盡的人生經歷。 時值歷史風雲變幻之際,身處封建專制統治之巔,溥儀的一生註定跌宕起伏,命運多舛。在本書中,既可窺其心路歷程之曲折複雜,又可見他周遭人物之千姿百態;既可覽波瀾壯闊之政治態勢,也可察細微精妙之文化變遷,本書誠為探知溥儀思想轉變與中國歷史發展之珍貴史料。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溥儀,1906 2 7-1967 10 17,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獎項。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去世。先葬於八寶山,后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目錄
第一章 我的家世(1859—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