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目錄
序——天津第1部佛教考古報告 陳雍(i)
第1章 概述 1
第1節 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 1
第二節 項目緣起、前期勘察與工作準備 4
一、人員構成 5
二、工作程序與方法 6
三、清理與保護具體措施 6
第三節 文物清理與裝藏提取工作過程 7
第四節 文物保護、資料整理與編寫體例 10
一、出土文物初步整理 10
二、出土文物搶救性保護 10
三、考古資料整理 13
四、報告編寫體例與編號規則 13
第二章 薊州多寶佛塔與佛龕形制結構 15
第三章 薊州多寶佛塔佛龕及出土物 33
第1節
第三層佛龕及出土物 33
第二節
第四層佛龕及出土物 39
一、第四層南面佛龕17TJDT-4S 39
二、第四層西面佛龕17TJDT-4W 46
三、第四層東面佛龕17TJDT-4E 49
第三節
第五層佛龕及出土物 52
一、第五層南面佛龕17TJDT-5S 52
二、第五層西面佛龕17TJDT-5W 57
三、第五層北面佛龕17TJDT-5N 58
四、第五層東面佛龕17TJDT-5E 59
第四節
第六層佛龕及出土物 65
一、第六層南面佛龕17TJDT-6S 65
二、第六層西面佛龕17TJDT-6W 70
三、第六層北面佛龕17TJDT-6N 74
四、第六層東面佛龕17TJDT-6E 78
第五節
第七層佛龕及出土物 82
一、第七層南面佛龕17TJDT-7S 82
二、第七層西面佛龕17TJDT-7W 87
三、第七層北面佛龕17TJDT-7N 91
四、第七層東面佛龕17TJDT-7E 96
第六節
第八層佛龕及出土物 101
一、第八層南面佛龕17TJDT-8S 102
二、第八層西面佛龕17TJDT-8W 106
三、第八層北面佛龕17TJDT-8N 110
四、第八層東面佛龕17TJDT-8E 114
第七節
第九層佛龕及出土物 118
一、第九層南面佛龕17TJDT-9S 118
二、第九層西面佛龕17TJDT-9W 122
三、第九層北面佛龕17TJDT-9N 126
四、第九層東面佛龕17TJDT-9E 129
第八節
第十層佛龕及出土物 133
一、第十層南面佛龕17TJDT-10S 134
二、第十層西面佛龕17TJDT-10W 135
三、第十層北面佛龕17TJDT-10N 140
四、第十層東面佛龕17TJDT-10E 143
第九節
第十一層佛龕及出土物 147
一、第十一層南面佛龕17TJDT-11S 147
二、第十一層西面佛龕17TJDT-11W 153
三、第十一層北面佛龕17TJDT-11N 157
四、第十一層東面佛龕17TJDT-11E 159
第十節
第十二層佛龕及出土物 162
一、第十二層南面佛龕17TJDT-12S 162
二、第十二層西面佛龕17TJDT-12W 171
三、第十二層北面佛龕17TJDT-12N 175
四、第十二層東面佛龕17TJDT-12E 176
第十一節
第十三層佛龕及出土物 178
一、第十三層南面佛龕17TJDT-13S 178
二、第十三層西面佛龕17TJDT-13W 184
三、第十三層北面佛龕17TJDT-13N 187
四、第十三層東面佛龕17TJDT-13E 188
第四章 結語192
第1節 佛塔建築方面 192
第二節 造像藝術方面 193
一、造像題材 193
二、造像年代 207
三、造像的空間分佈 210
第三節 造像內的裝藏 211
第四節 結論 216
附表218
後記222
插圖
目錄
圖一 薊州多寶佛塔區位圖 2
圖二 薊州多寶佛塔地形圖 2
圖三 北少林寺與多寶佛塔歷史圖 4
圖四 鎏金銅阿彌陀佛坐像封底[17TJDT-12S-3(2)]檢測分析 9
圖五 鎏金銅藥師佛造像[17TJDT-4S-2(1)]裝藏提取過程 11
圖六 鎏金銅觀音菩薩坐像(17TJDT-11S-1)裝藏捆紮關係示意圖 12
圖七 薊州多寶佛塔南立面圖 16
圖八 薊州多寶佛塔西南立面圖 17
圖九 薊州多寶佛塔西立面圖 18
圖一〇 薊州多寶佛塔西北立面圖 19
圖一一 薊州多寶佛塔塔基石雕示意圖 20
圖一二 薊州多寶佛塔塔基磚雕示意圖 21
圖一三 薊州多寶佛塔北立面圖 22
圖一四 薊州多寶佛塔東北立面圖 23
圖一五 薊州多寶佛塔東立面圖 24
圖一六 薊州多寶佛塔東南立面圖 25
圖一七 薊州多寶佛塔第1層剖面復原圖 26
圖一八 薊州多寶佛塔側視、正視剖面圖 27
圖一九 薊州多寶佛塔第1層南立面圖及石匾、磚雕細部圖 28
圖二〇 薊州多寶佛塔塔身第1層西立面圖 29
圖二一 薊州多寶佛塔雕磚示意圖 31
圖二二 薊州多寶佛塔佛龕封磚文字、圖案排列示意圖 32
圖二三 薊州多寶佛塔第三層南面佛龕(17TJDT-3S)俯、側、正視圖 34
圖二四 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17TJDT-3S-1)正視圖 36
圖二五 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17TJDT-3S-1)側視圖 36
圖二六 鎏金銅觀音菩薩造像[17TJDT-3S-2(1)]正視圖 37
圖二七 鎏金銅觀音菩薩造像[17TJDT-3S-2(1)]側視圖 37
圖二八 木質半圓形束腰底座[17TJDT-3S-2(2)] 38
圖二九 封底木板[17TJDT-3S-2(3)] 38
圖三〇 鎏金銅綠度母坐像(17TJDT-3S-3) 38
圖三一 薊州多寶佛塔第四層南面佛龕(17TJDT-4S)俯、側、正視圖 40
圖三二 貼金彩繪泥塑靈寶天尊坐像[17TJDT-4S-1(1)]正視圖 41
圖三三 貼金彩繪泥塑靈寶天尊坐像[17TJDT-4S-1(1)]側視圖 41
圖三四 鎏金銅藥師佛坐像(17TJDT-4S-2)正視圖 43
圖三五 鎏金銅藥師佛坐像(17TJDT-4S-2)側視圖 44
圖三六 鎏金銅藥師佛坐像底座[17TJDT-4S-2(3)]俯視圖 45
圖三七 封底木板[17TJDT-4S-2(4)] 45
圖三八 菱形與雞心形飾件[17TJDT-4S-2(1)②] 45
圖三九 管狀飾[17TJDT-4S-2(1)③] 45
圖四〇 鈴形飾[17TJDT-4S-2(1)⑨] 45
圖四一 銅片[17TJDT-4S-2(1)⑤] 45
圖四二 絲織品(幡)[17TJDT-4S-2(1)⑥] 46
圖四三 薊州多寶佛塔第四層西面佛龕(17TJDT-4W)俯、側、正視圖 47
圖四四 鎏金銅阿彌陀佛坐像(17TJDT-4W-1)正視圖 48
圖四五 鎏金銅阿彌陀佛坐像(17TJDT-4W-1)側視圖 48
圖四六 鎏金銅真武大帝坐像(17TJDT-4W-2) 49
圖四七 鎏金銅日光菩薩法器(17TJDT-4W-3) 49
圖四八 薊州多寶佛塔第四層東面佛龕(17TJDT-4E)俯、側、正視圖 50
圖四九 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17TJDT-4E-1)正視圖 51
圖五〇 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17TJDT-4E-1)側視圖 51
圖五一 薊州多寶佛塔第五層南面佛龕(17TJDT-5S)俯、側、正視圖 53
圖五二 鎏金銅觀音菩薩坐像(17TJDT-5S-1)正視圖 54
圖五三 鎏金銅觀音菩薩坐像(17TJDT-5S-1)側視圖 55
圖五四 小銅鏡(17TJDT-5S-1②) 56
圖五五 螺形器(17TJDT-5S-1①) 56
圖五六 圓形飾件(17TJDT-5S-1④) 56
圖五七 萬曆通寶、崇禎通寶(17TJDT-5S-2) 56
圖五八 薊州多寶佛塔第五層西面佛龕(17TJDT-5W)俯、側、正視圖 57
圖五九 薊州多寶佛塔第五層北面佛龕(17TJDT-5N)俯、側、正視圖 58
圖六〇 鎏金銅文殊菩薩坐獅像(17TJDT-5N-1)正視圖 60
圖六一 鎏金銅文殊菩薩坐獅像(17TJDT-5N-1)側視圖 61
圖六二 薊州多寶佛塔第五層東面佛龕(17TJDT-5E)俯、側、正視圖 62
圖六三 鎏金銅觀音菩薩坐像[17TJDT-5E-1(1)]正視圖 63
圖六四 鎏金銅觀音菩薩坐像[17TJDT-5E-1(1)]側視圖 64
圖六五 封底鐵板[17TJDT-5E-1(2)] 65
圖六六 薊州多寶佛塔第六層南面佛龕(17TJDT-6S)俯、側、正視圖 66
圖六七 木雕貼金彩繪釋迦牟尼坐像(17TJDT-6S-1)正視圖 68
圖六八 木雕貼金彩繪釋迦牟尼坐像(17TJDT-6S-1)側視圖 69
圖六九 藍琉璃[17TJDT-6S-1(1)③] 70
圖七〇 黃琉璃[17TJDT-6S-1(1)⑤] 70
圖七一 薊州多寶佛塔第六層西面佛龕(17TJDT-6W)俯、側、正視圖 71
圖七二 木雕貼金彩繪觀音菩薩坐像(17TJDT-6W-1)正視圖 72
圖七三 木雕貼金彩繪觀音菩薩坐像(17TJDT-6W-1)側視圖 73
圖七四 薊州多寶佛塔第六層北面佛龕(17TJDT-6N)俯、側、正視圖 75
圖七五 木雕貼金彩繪觀音菩薩坐像(17TJDT-6N-1)正視圖 76
圖七六 木雕貼金彩繪觀音菩薩坐像(17TJDT-6N-1)側視圖 77
圖七七 薊州多寶佛塔第六層東面佛龕(17TJDT-6E)俯、側、正視圖 78
圖七八 木雕貼金彩繪釋迦牟尼坐像(17TJDT-6E-1)正視圖 80
圖七九 木雕貼金彩繪釋迦牟尼坐像(17TJDT-6E-1)側視圖 81
圖八〇 薊州多寶佛塔第七層南面佛龕(17TJDT-7S)俯、側、正視圖 83
圖八一 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17TJDT-7S-1(1)]正視圖 84
圖八二 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17TJDT-7S-1(1)]側視圖 85
圖八三 封底木板[17TJDT-7S-1(2)] 86
圖八四 絲織品(幡)[17TJDT-7S-1(1)②] 86
圖八五 崇禎通寶(17TJDT-7S-2) 86
圖八六 薊州多寶佛塔第七層西面佛龕(17TJDT-7W)俯、側、正視圖 87
圖八七 鎏金銅阿彌陀佛坐像[17TJDT-7W-1(1)]正視圖 89
圖八八 鎏金銅阿彌陀佛坐像[17TJDT-7W-1(1)]側視圖 89
圖八九 封底木板[17TJDT-7W-1(2)] 90
圖九〇 小銅鏡[17TJDT-7W-1(1)①] 90
圖九一 花形飾[17TJDT-7W-1(1)②] 90
圖九二 菱形飾[17TJDT-7W-1(1)④] 90
圖九三 圓錐形飾[17TJDT-7W-1(1)③] 90
圖九四 管狀飾[17TJDT-7W-1(1)⑤] 90
圖九五 絲織品(幡)[17TJDT-7W-1(1)⑥] 90
圖九六 崇禎通寶(17TJDT-7W-2) 91
圖九七 薊州多寶佛塔第七層北面佛龕(17TJDT-7N)俯、側、正視圖 92
圖九八 鎏金銅阿彌陀佛坐
精彩書摘
第1章 概述
第1節 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
萷州多寶佛塔又稱少林寺塔,位於天津市萷州區(原萷縣,發掘時尚未撤縣置區)西北12千米的盤山東麓腹心的龍*山上。
萷州區是天津市*北部的區,也是天津唯一的半山區。北部為山地,南部為平原。整體地勢北高南低,山區、平原對等分佈。萷州區東西寬56千米,南北長55千米,總面積1590 22平方千米。盤山,位於萷州區西北,燕山山脈南緣,南距天津市區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