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和其1869年不朽之作《馬來群島》,深刻影響了19世紀後期、20世紀所有前往印尼群島的探險家與其探險作品。布萊爾兄弟正是追隨華萊士的腳步,前往阿魯群島尋覓天堂鳥。本書以內容與文字都十分老派,被認為在風格上最為接近華萊士之作。 1972年,英國人類學家、探險家布萊爾兄弟,以堪比19世紀探險家的簡易裝備開啟了海上冒險。他們航行4000公里,穿越香料群島及其海域,最終抵達阿魯群島。之後,他們返回印度尼西亞,繼續在東部群島從事探險和拍攝。最終,他們在巴厘島找到了安家之地,此後一直活躍在印尼群島之間。內容簡介
屢獲殊榮的PBS紀錄片《火環》背後的真實故事,描繪了自1972年起英國人類學家探險家布萊爾兄弟在世界上最大、最不為人知的印尼群島的十年探險之旅。 布萊爾兄弟追隨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的腳步,到阿魯群島尋找天堂鳥;與布吉海盜一起乘坐大帆船「帕拉胡」,進行4000公里的遠航;攀登新近爆發的喀拉喀托火山帶,穿越環繞太平洋的「火環」;探訪人跡罕至的科莫多島,近距離接觸食人的科莫多龍;登陸被世人遺忘的松巴島,見證活人獻祭儀式「帕索拉」。 這是一場驚險的自然探索之旅,可與華萊士1869年的經典著作《馬來群島》參照閱讀這更是一場漫長的自我成長之旅,展示了人類自身的多樣性與可能性。作者簡介
王晴鋒,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耶魯大學東亞研究所、印度尼赫魯大學社會科學院訪學。著作有《歐文·戈夫曼:微觀社會學的探索》《歐文·戈夫曼與情境互動論》等,譯著有《文化人類學(第13版)》《劍橋大學人類學十五講:人類學理論的流派與風格》等。目錄
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