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系統可用性理論為基礎,闡述了其與可靠性的不同,以維修決策、韌性策略及其應用為目標,系統地介紹了涵蓋可用性、檢測、維修性、韌性等特性的設計和分析,並創新性地增加了智能機器人系統的重要度、可用性、維修和韌性等相關研究內容和結論。本書注重介紹系統工程實踐中的方法和流程,旨在幫助讀者掌握系統工程的實際應用。讀者能夠了解到當前系統領域的熱點問題、挑戰和趨勢,從而具備對未來發展的預測和應對能力。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和技術討論,讀者能夠獲得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並在實際工程項目中應用所學知識。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工業工程、系統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質量可靠性等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適合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閱讀。作者簡介
兌紅炎,男,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理事、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工業工程分會理事等,研究方向包括系統重要度理論、複雜網絡韌性優化、機械裝備故障診斷及剩餘壽命預測和重要度在基礎設施領域、工程領域的應用,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所提出的綜合重要度計算方法已經被美國SAS系統JMP軟體採用。主持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規劃基金、裝備預研基金、科技部重大專項子課題等,獲河南省自然科學獎、省科技成果獎等,多篇論文獲得河南省教育廳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