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何重塑不同地質學專業不同課程之間的銜接關係,優化教學內容,構建邏輯清晰、層次遞進、深度融合、密切關聯的地球物質科學全新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夠掌握建立基礎課程學習與國家重大需求和科學前沿的聯繫,從而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地球物質科學知識體系產生興趣並高效率理解、領悟,饒有興趣地進入學習思考與實踐創新狀態,這是賴紹聰教授及其團隊編寫《地球物質科學導論》及新的知識體系構建的指導思想。本教材立足學科前沿,聚焦知識關聯,以元素及元素結合律為切入點,從微觀到宏觀逐級展開:從原子層面的晶體與非晶質體結構解析,到礦物(天然化合物/單質)的化學組成與定義,再到不同類型岩石(礦物集合體)的成因機制與地球不同圈層物質的演化規律,最終延伸至地質過程中形成的自然資源(能源礦產、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的開發利用。這一遞進式框架將傳統地質學中結晶學、礦物學、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岩石學、礦床學及地球化學等7門課程有機整合,通過揭示礦物形成—岩石組合—資源賦存的內在關聯,構建了「元素—礦物—岩石—資源」全鏈條知識網絡,改變了傳統課程講授的模式。目錄
第一章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