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研究概述
第二節 礦區自然地理概況
第三節 地質工作程度
一、區域地質調查
二、區域化探
三、區域物探
四、科學技術研究
五、礦區勘查
第二章 區域成礦地質背景
第一節 區域構造背景
一、前寒武紀超大陸演化階段
二、南華紀—中二疊世演化階段
三、晚二疊世以來的盆-山演化階段
第二節 區域地層
第三節 區域岩漿岩
一、區域岩漿岩概述
二、天山地區火山岩
第四節 區域變質變形特徵
一、區域變質變形特徵概述
二、天山地區重要斷裂帶及變形特徵
三、區域變質變形作用研究新進展
第五節 區域地球物理特徵
一、區域重力場特徵
二、區域航磁特徵
三、區域深部構造特徵
第六節 區域地球化學特徵
一、區域地球化學參數特徵
二、主要元素空間分佈特徵
第七節 區域礦產
一、鐵礦
二、銅礦
三、鎳礦
四、鉛鋅礦
第八節 區域構造演化與成礦作用
一、天山造山帶新元古代—古生代增生造山過程
二、天山構造演化與成礦作用
第九節 成礦區帶劃分
一、成礦帶劃分
二、重要礦帶特徵
三、區域成礦規律
第三章 礦床地質特徵及成礦模式
第一節 礦區地質條件
一、礦床地質
二、侵入岩
三、構造
四、變質作用及變質岩
第二節 礦體地質
一、礦體特徵
二、賦礦岩相
三、礦石質量
四、礦山開採現狀
第三節 圍岩蝕變與分帶
第四節 礦床成因機理及成礦模式
一、岩石地球化學特徵
二、礦床形成時代
三、白鑫灘岩體岩相劃分
四、地幔源區及母岩漿性質
五、橄欖石結晶分異與硫化物熔離過程
六、白鑫灘礦床成礦過程
七、礦床成因及成礦模式
第四章 礦床地球物理特徵及地質-地球物理模型
第一節 礦區岩石物性特徵
一、礦區岩(礦)石物性特徵
二、地球物理場特徵描述
第二節 礦床地球物理特徵
一、礦床岩(礦)石物性特徵
二、地球物理場特徵描述
第三節 礦床地質-地球物理模型
第五章 礦床地球化學特徵
第一節 礦區岩石微量元素
一、地層岩石微量元素
二、基性—超基性岩體微量元素
第二節 礦床地球化學特徵
一、區域元素背景分佈特徵
二、白鑫灘一帶區域地球化學異常特徵
三、1:5萬地球化學異常特徵
第三節 礦床地質-地球化學模型
一、地球化學成礦信息標誌
二、地質-地球化學模型
第六章 隱伏礦體預測評價
第一節 礦床多元信息成礦標誌模式
一、成礦地質條件及控礦因素標誌
二、成礦標誌
三、地球物理條件
四、地球化學標誌
五、控礦因素
六、找礦標誌
第二節 礦區成礦信息分析
一、岩漿流動方向與找礦預測
二、物探規律與找礦預測
三、頻率諧振規律
四、花崗岩與成礦的關係
第三節 找礦定位預測
一、Cu/Ni比值
二、諧振預測
三、預測結果
第四節 找礦靶區評價
一、礦區西段地質特徵
二、礦區東段地質特徵
第五節 找礦預測評價指標
一、小岩體對成礦有利
二、岩體分異充分且富含斜方輝石,岩漿具有多期侵入特徵對成礦有利
三、礦物粒徑之間的變化範圍較大對成礦有利
四、橄欖石Fo值太大,橄欖石中鎳含量太高對成礦不利
五、岩體中鎂鐵比值(m/f)介於2-6 5對成礦有利
六、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圖右傾對成礦有利
七、高Cu/Zr值對成礦有利
八、區域上的Cu、Ni、Co、Cr綜合化探異常對找礦有利
九、高磁、高重力、高極化、低阻組合地面物探異常有利於成礦
十、中低阻或梯度帶、中高極化、高波阻抗疊加空間位置有利於找礦
第六節 找礦預測體系
一、地球物理預測體系
二、多元信息綜合找礦預測模型
三、礦區及外圍銅鎳礦預測資源量
第七章 結論
一、揭示天山增生造山過程對銅、鎳等大宗礦產形成的制約機制
二、闡釋了礦區基性—超基性岩體的岩石學和岩石地球化學特徵
三、全面系統地研究了礦床就位機理和定位規律
四、深化總結礦床成礦規律和綜合找礦模型
五、岩漿通道的確定和深部找礦預測
六、找礦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