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第4版) 楊革 978703082025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286
商品編號: 978703082025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第4版)
ISBN:9787030820259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楊革
頁數:19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208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微生物學實驗教程(第四版)》在上一版的基礎上,進一步凝練微生物學實驗課和科學研究中的部分工作經驗,參考國內兄弟院校編寫的相關教材及國外的相關資料,增加了部分新的技術,充實了原有的內容。
《微生物學實驗教程(第四版)》分為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三大部分,共69個實驗。《微生物學實驗教程(第四版)》增加了光合細菌、厭氧菌、植物內生菌、果酒酵母、石油烴降解菌、16SrDNA方法鑒定、乙醇發酵、解澱粉芽孢桿菌抗菌蛋白、生物表面活性劑、微生物浸瀝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屬等方面的實驗內容,以擴大學生在實驗技術方面的知識儲備;同時,加強了研究性實驗的設計,以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開拓精神。《微生物學實驗教程(第四版)》*後還有附錄和主要參考文獻,供讀者查閱、參考。

目錄

目錄

第1部分基礎性實驗
第1章 微生物的純培養技術(2)
實驗1常用培養基的配製(2)
實驗2常用的滅菌方法(6)
實驗3無菌技術和微生物接種技術(13)
實驗4微生物的培養特徵(17)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態和結構(20)
實驗5細菌的染色技術(20)
實驗6放線菌的形態和結構(28)
實驗7放線菌的印片染色法(29)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態和結構(31)
實驗8酵母菌的形態觀察及死、活細胞的鑒別(31)
實驗9酵母菌子囊孢子的培養與觀察(32)
實驗10黴菌標本片的製備與觀察(34)
實驗11根黴接合孢子的培養與觀察(36)
第四章 病毒(38)
實驗12噬菌體的分離與純化(38)
實驗13噬菌體效價的測定(40)
實驗14溶源性細菌的檢查和鑒定(42)
第五章 微生物生長的測定(45)
實驗15微生物大小的測定(45)
實驗16顯微鏡直接計數法(48)
實驗17平板菌落計數法(50)
實驗18幹重比色法測定微生物生長量(52)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化反應(55)
實驗19糖發酵試驗(55)
實驗20IMViC與硫化氫試驗(56)
第七章 菌種保藏技術(60)
實驗21常用簡便菌種保藏法(60)
實驗22冷凍乾燥保藏法(63)
實驗23液氮超低溫保藏法(66)
第二部分綜合性實驗
實驗24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70)
實驗25常見細菌的初步鑒定(89)
實驗26理化因素的誘變效應(96)
實驗27抗藥性突變株的分離(100)
實驗28酵母菌營養缺陷型突變株的篩選(102)
實驗29產氨基酸抗反饋調節 突變株的選育(108)
實驗30抗噬菌體菌株的選育(111)
實驗31用Ames實驗檢測誘變劑和致癌劑(113)
實驗32細菌生長*線的測定(119)
實驗33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121)
實驗34用生長譜法測定微生物的營養要求(127)
實驗35固定化活細胞的製備及其發酵實驗(128)
實驗36乳酸發酵與乳酸菌飲料的製備(132)
實驗37酵母菌乙醇發酵及其影響因素(135)
實驗38青黴素效價的生物測定(140)
實驗39小型自控發酵罐的使用和主要生化指標檢測(144)
實驗40免疫血清的製備(149)
實驗41凝集反應(151)
第三部分研究性實驗
實驗42檢測發酵和食品工業用水的微生物數量(156)
實驗43微生物技術在食品保鮮中的應用(157)
實驗44檢測幾種常見消毒劑的殺菌效果(158)
實驗45研究牛乳在酸敗過程中細菌的生態學演變(159)
實驗46微生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159)
實驗47從土壤中分離和純化產脂肪酶的菌株並選育高產株(160)
實驗48微生物酶製劑的合成受多水平調控(162)
實驗49研究青黴素發酵過程中糖的變化(163)
實驗50統計超市內的微生物發酵食品種類並研製其中的一種(163)
實驗51乳酸菌篩選及抑菌作用研究(164)
實驗52微生物菌肥生產與質量控制(165)

精彩書摘
第1部分基礎性實驗
第1部分基礎性實驗
第1章 微生物的純培養技術
自然界中各種微生物混雜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樣品也有許多微生物共存其中。人們要研究某種微生物的特性,*先應使該種微生物處於純培養狀態。純培養是指培養物中的所有細胞和孢子只是某一個種或株,它們有著共同的來源,是同一細胞的後代。在通常情況下,純培養物能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複結果。微生物的純培養技術包括培養基的配製、滅菌消毒、無菌操作、微生物接種、純種分離、微生物培養等。
實驗1常用培養基的配製
【實驗目的】
1 瞭解培養基的概念、種類及用途。
2 瞭解培養基的配製原理及其常規配製程序。
3 學習和掌握細菌、放線菌、黴菌、酵母菌常用培養基的配製方法。
【實驗原理】
培養基(culture medium)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將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積累代謝產物的各種營養物質混合配製而成的營養基質,主要用於微生物的分離、培養、鑒定、菌種保藏或積累代謝產物等方面。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種類繁多,營養類型多樣,加之實驗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養基的種類很多。但不同種類的培養基一般都應含有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要的碳源、氮源、能源、無機鹽、生長因子和水等營養成分。此外,為了滿足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積累代謝產物的要求,還必須控制培養基的pH。一般細菌、放線菌適於生長在中性或微鹼性的(嗜堿細菌和嗜酸細菌例外)環境中,而酵母菌和黴菌則適於生長在偏酸性的環境中。因此,在配製培養基時,須將培養基的pH調節 在一定範圍內。
培養基按成分可分為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和半合成培養基。天然培養基是指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或其他天然有機成分配製而成的培養基。其優點是營養豐富、價格便宜,缺點是成分不能確定且不穩定。
牛肉汁或麥芽汁培養基即為天然培養基。
合成培養基是指完全利用已知種類和成分的化學試劑配製而成的培養基,優點是各成分均為已知且含量穩定,缺點是價格較貴。
高氏(Cause)一號培養基、察氏(Czapek)培養基即為合成培養基。
半合成培養基是指由天然有機成分和已知化學試劑混合組成的培養基,肉膏蛋白腖培養基、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豆芽汁培養基即為半合成培養基。
高氏一號培養基被用於培養放線菌。察氏培養基主要被用於培養黴菌,觀察其形態。肉膏蛋白腖被廣泛用於培養細菌。麥芽汁培養基和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豆芽汁葡萄糖培養基常被用於培養酵母菌和黴菌,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有時也被用於培養放線菌和其他細菌。
培養基按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培養基、半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固體培養基是指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劑(常加1 5%~2 0%的瓊脂),經溶化冷凝而成。半固體培養基是指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0 8%~1 0%左右的瓊脂,經溶化冷凝而成。液體培養基是指培養基中不加凝固劑,培養基呈液態。
正確掌握培養基的配製方法是從事微生物學實驗工作的重要基礎。由於微生物種類及代謝類型的多樣性,因而用於培養微生物的培養基的種類也很多,它們的配方及配製方法雖各有差異,但一般培養基的配製程序卻大致相同。
【實驗材料與用品】
1 材料與試劑
牛肉膏、蛋白腖、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澱粉、瓊脂、新鮮大麥或小麥、黃豆芽、馬鈴薯、NaCl、NaOH、KNO3、KCl、NaNO3、K2HPO4 3H2O、MgSO4 7H2O、FeSO4 7H2O。
2 儀器與用品
天平、高壓蒸汽滅菌鍋、移液管、試管、燒杯、量筒、錐形瓶、培養皿、玻璃漏斗、藥匙、pH試紙、稱量紙、記號筆、棉花、紗布、線繩、塑料試管蓋、牛皮紙、報紙等。
【實驗步驟】
1 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的配製
牛肉膏蛋白腖的培養基成分見附錄1,配製過程如下:
1)稱取所需的蛋白腖和NaCl,置於燒杯中,加入所需水量2/3左右的蒸餾水。用玻棒挑取牛肉膏置於另一小燒杯中,進行稱量,然後加入少量蒸餾水,加熱溶化後加入上述燒杯中。將燒杯置於石棉網上加熱,用玻棒攪拌或放在微波爐中加熱,使材料全部溶化。
2)加入所需的瓊脂,加熱溶化。
3)將溶液倒入量筒中,補充水量至所需體積。
4)待溶液冷卻至室溫時,用1mol/LNaOH溶液調pH至7 2。
5)分裝、加塞、包紮。
6)0 1MPa高壓蒸汽滅菌20min。
2 高氏合成一號培養基的配製
高氏合成一號培養基成分見附錄1,配製過程如下:
1)量取所需水量2/3左右加入燒杯中,置於石棉網上加熱至沸。稱量可溶性澱粉,置於另一小燒杯中,加入少量冷水,將澱粉調成糊狀,然後倒入上述裝沸水的燒杯中,繼續加熱,使澱粉完全溶化。分別稱量KNO3、NaCl、K2HPO4 3H2O和MgSO4 7H2O,依次加入水中溶解,按每100mL培養基加入0 1%FeSO4溶液1 0mL。
2)將溶液倒入量筒中,加水至所需體積。
3)用1mol/LNaOH溶液調pH至7 4。
4)加入所需的瓊脂,加熱溶化,補充失水。
5)分裝、加塞、包紮。
6)0 1MPa高壓蒸汽滅菌20min。
3 麥芽汁培養基的配製
1)將大麥或小麥洗淨,用水浸泡6~12h,置於15℃陰涼處發芽,上蓋紗布,每日早、中、晚各澆水一次。待麥芽伸長至麥粒的2倍時,曬乾或烘乾後研磨成麥芽粉,貯存備用。
2)取1份麥芽粉加4份水,在65℃水浴鍋中保溫3~4h,使其自行糖化,直至糖化完全。檢查方法是取0 5mL的糖化液,加2滴碘液,如無藍色出現即表示糖化完全。
3)糖化液用4~6層紗布過濾,濾液如仍混濁,可用雞蛋清澄清:用一個雞蛋清加水20mL,調勻至產生泡沫,倒入糖化液中,攪拌煮沸,再過濾。
4)用波美比重計檢測糖化液中糖濃度,將濾液用水稀釋到10~15波美度,調pH至6 4。如當地有啤酒廠,可用未經發酵、未加酒花的新鮮麥芽汁,加水稀釋到10~15波美度後使用。
5)如配固體麥芽汁培養基時,加入2%瓊脂,加熱溶化,補充失水。
6)分裝、加塞、包紮。
7)0 1MPa高壓蒸汽滅菌20min。
4 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的配製
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成分見附錄1,配製過程如下:
1)稱取所需去皮馬鈴薯(出芽的馬鈴薯不能用),切成小塊,加水煮沸20min或在80℃的熱水中浸泡1h,用4~6層紗布過濾,即製成20%馬鈴薯浸汁。
2)加入所需的葡萄糖,加熱煮沸後再加入2%瓊脂,繼續加熱溶化並補足失水,pH自然。
3)分裝、加塞、包紮。
4)0 1MPa高壓蒸汽滅菌20min。
5 豆芽汁葡萄糖培養基的配製
豆芽汁葡萄糖培養基成分見附錄1,配製過程如下:
1)稱取新鮮黃豆芽10g,置於燒杯中,再加入100mL水,小火煮沸30min,用紗布過濾,補足失水,即製成10%豆芽汁。
2)配製時,按每100mL10%豆芽汁加入5g葡萄糖,煮沸後加入2g瓊脂,繼續加熱溶化,補足失水,pH自然。
3)分裝、加塞、包紮。
4)0 1MPa高壓蒸汽滅菌20min。
6 察氏培養基的配製
察氏培養基成分見附錄1,配製過程如下:
1)量取所需水量2/3左右加入燒杯中,分別稱取蔗糖、NaNO3、K2HPO4、KCl、MgSO4 7H2O。依次逐一加入水中溶解。按每100mL培養基加入1mL0 1%的FeSO4溶液。
2)待藥品全部溶解後,將溶液倒入量筒中,加水至所需體積,pH自然。
3)加入所需瓊脂,加熱溶化,補足失水。
4)分裝、加塞、包紮。
5)0 1MPa高壓蒸汽滅菌20min。
【實驗報告】
1 記錄所配製培養基的名稱及成分。
2 分析所配製培養基的碳源、氮源、能源、無機鹽及維生素的來源。
【思考題】
1 培養細菌常用什麼培養基 培養放線菌常用什麼培養基
2 麥芽汁培養基、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豆芽汁葡萄糖培養基、察氏培養基各常用于培養哪類微生物
3 何謂半合成培養基 何謂合成培養基
4 牛肉膏應置於何種容器中稱量為宜
5 配製高氏合成一號培養基時,可溶性澱粉需經怎樣處理後才能倒入沸水中
6 在配製麥芽汁培養基時,如何檢查麥芽粉水溶液糖化是否完全
7 何謂培養基的自然pH
實驗2常用的滅菌方法
滅菌與消毒、顯微鏡技術、純種分離技術、微生物培養技術構成微生物學的4項基本技術。它們不僅促進了微生物學的建立和發展,而且對生物學科許多領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眾所周知,殺死無芽孢病原菌而不損害飲料營養價值和風味的巴斯德消毒法,用石炭酸消毒手術器械、噴灑手術室的李斯特外科消毒法,都曾經創造了巨額財富,拯救了億萬人的生命,並沿用至今。現代物理和化學滅菌技術就是在人們對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活動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有許多過去使用的方法現在仍是無菌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佈廣泛,為了保證生產和科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