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易國棟,吉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從事動物學野外實習組織和指導以及生態學教學工作三十餘年,不斷改革和完善野外實習模式和內容,積累了豐富經驗。主持和參與囯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主持省科技廳面上項目一項,發表核心期刊以上級別學術論文五十餘篇。出版教材一部
前言/序言
動物學野外實習作為高等院校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專業基礎課
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共同構成了動物學教學
的三大核心環節 。野外實習作為關鍵環節,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核心
素養的提升以及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提高學生
培養質量,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實現教材各教學
環節 有機結合,編者根據地域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編寫了這部具有
針對性的野外實習指導書。依據《”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
家級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編者把價值引領、需求導向、分類
發展和守正創新作為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繼承現有野外實習指導書的成功經驗和系統化知識體系,注重理論
與實踐緊密結合,既夯實基礎,又拓展知識面,特別是在培養學生
實際操作和獨立工作能力方面做出努力;針對東北地區的地理和動
物區系特點,本教材設計了符合東北地區20 餘所大中專院校需求
的內容,突出地方特色;教材內容簡練實用,精煉文獻資料和背景
知識,避免冗餘信息;教材編寫者為多年工作在野外實習教學一線
的動物學教師,融入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增強了教材的實用性與可
操作性;結合科研訓練和課題研究,以及融合課程思政目標的教學
活動設計,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提升實踐能
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符合素質教育教學要求。
此外,教材系統設計了野外實習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過程,為規範實
習環節 管理實施提供指導,確保實習工作科學規範、安全有序。
按照東北地區多數院校野外實習的習慣,分別介紹森林和草原
脊椎動物、海濱潮間帶無脊椎動物的識別特徵、分佈特點、生態習性、
動物的採集和標本製作等內容。提供東北地區典型實習點的實習教
Dwczw indd 3
2025/6/4 16:16:17
動物學野外實習實用教程
IV
學設計方案和教學案例;科研訓練有明確的目標和實施辦法,使學
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工作能力。
本教材在《動物學野外實習指導》的基礎上重新編寫,共包括
7 章 22 節 。本教材按照現行的動物學教學內容體系,依據東北地
域海濱、淡水和陸地三大基本實習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系統安
排。在介紹標本採集、分類鑒定和製作等野外實習的基本知識外,
還著重講解了常見動物的野外識別方法,以及現代生態學野外工作
的基本方法,涵蓋動物多樣性調查、生態分佈與行為觀察等內容。
本教材將野外實習與動物資源調查、生態學研究相結合,激勵學生
通過實習所獲取的數據,分析動物生態分佈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進
而揭示動物的生態分佈規律。培養學生論文式實習報告的設計與寫
作能力,強化實踐教學的效果,提升創新意識和能力。此外,本教
材還新增了東北地區典型生境的實習教學設計,收錄了東北地區常
見昆蟲的屬種,編制了基礎知識習題集及彩頁圖版。依據鳥類最新
分類體系對東北常見鳥類的屬種進行了更新、調整和補充。同時,
本教材還更新了科研訓練小課題,並補充了科研課題的研究設計,
使科研訓練環節 更具操作性。
本教材是根據作者多年指導野外實習的經驗並參考有關資料編
寫而成的。由易國棟設計、統稿,並負責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五章
第二節 、第六章 的編寫及圖版圖片收集和種類鑒定工作;許旭負責
第一章
第二、三節 及第四章
第三節 、第五章
第一節 ;劉兵負責第四
第一章
第三節 (昆蟲部分)、第五章
第三節 的編寫;其餘編委人員負責
第一章
第一節 及第四章
第一、二節 和第七章 的編寫。參與圖片編輯
工作的同學有張曦文和馬毓,參與部分文字整理工作的同學有華曉
倩、鄭潤竹、趙鑫宇、朱青,均為吉林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本教
材語言簡明流暢,理論聯繫實際,實用操作性強,是有關院校生物
科學和生物技術專業師生很好的實習教科書,也是有關科技工作者
開展科研工作和中學生物教師指導學生實踐活動的重要參考書。
本書圖版部分和部分種類配圖由王拓、唐景文和顏秉正等提供,
Dwczw indd 4 2025/6/4 16:16:17
前言
V
在物種識別過程中得到了唐景文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
衷心感謝。由於作者的水平所限,本書錯誤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
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25 年2 月
于吉林省四平市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