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詮釋學概述
第一節 詮釋學是什麼
一、關於詮釋學的定義
二、詮釋學概念的原初設定
三、詮釋學的三個向度
四、詮釋學的四個要素
第二節 詮釋學的譯名
一、詮釋學
二、闡釋學
三、解釋學
第三節 詮釋學的歷史
一、詮釋學的七種性質
二、詮釋學的三種形態
第二章 西方詮釋學代表學者
第一節 施萊爾馬赫
一、施萊爾馬赫的詮釋學
二、理解與解釋
三、詮釋學規則
第二節 狄爾泰
一、從心理學到歷史主義
二、理解精神
三、體驗生命
四、詮釋學循環
第三節 海德格爾
一、《存在與時間》的詮釋學理論
二、理解——理解不是一種方法,是一種存在方式
三、真理是一種揭示的過程
四、海德格爾的詮釋學循環——理解的前結構
第四節 伽達默爾
一、關於詮釋學經典《真理與方法》
二、效果歷史
三、視域融合
四、語言
五、理解
第五節 利科
一、文本理論
二、間距理論
三、隱喻理論
第三章 詮釋學的重要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前理解與詮釋學循環
一、前理解
二、詮釋學循環
第二節 理解
一、知識論的理解觀
二、理解即重構
三、理解是體驗
四、理解是存在方式
五、理解是事件
第三節 真理
一、關於真理
二、詮釋學的真理觀
三、真理的特徵
第四節 文本
一、哲學對於文本的定義
二、傳統文本理論
三、利科的文本理論
四、伽達默爾的文本理論
五、貝蒂的文本詮釋原則
六、赫施的文本理論
七、經典與經典詮釋
八、詮釋學視域下的《傷寒論》「經典性」探究
第四章 中國詮釋學
第一節 中國詮釋學的建構探索
一、湯一介與中國解釋學
二、洪漢鼎與經典詮釋學
三、潘德榮與德行詮釋學
四、張江與中國闡釋學
第二節 中國詮釋學的代表性方法與理論
一、傅偉勛與「創造的詮釋學」
二、成中英的本體詮釋學
三、林安梧與「道論詮釋學」
第五章 中醫詮釋學
第一節 中醫詮釋學的學科創建與發展思考
一、中醫詮釋學的初探
二、中醫概念、理論的詮釋學研究思考
三、中醫詮釋學的進一步探索
第二節 詮釋學在中醫領域的研究成果
一、中醫基礎理論的詮釋學研究成果
二、中醫翻譯
三、中醫教育
四、中醫經典研究成果
第三節 詮釋學視域下的《傷寒論》名詞術語研究
一、中醫經典詮釋方法
二、名詞的詮釋:《傷寒論》名詞的研究成果
三、術語的詮釋:《傷寒論》術語的研究成果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