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民國時期陸氏家族編纂的醫學著作,前半部分內容是王聘賢對卷一內容的解讀,後半部分是《?溪醫論選中編》卷一的內容。 本書充分反映了王聘賢的主要學術思想,是我們學習其學術思想、辨證思維、臨證經驗非常珍貴的學習資料。作者簡介
王聘賢(1895—1965),號國士,貴州省興義縣人,自幼隨曾祖父到貴陽定居,少時就讀於貴陽南明中學,1917~1923年留學于日本。早先在日本明治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畢業后入九洲醫科大學學習西醫。在學習期間,因患胃腸潰瘍,經日本著名醫院診治年余,輾轉專科醫院10餘所,毫無寸效,竟成痼疾,以至「日不能食,夜不能寐,頭髮落盡,夏則裹裘」。后經日本著名漢醫學家木村氏治療,並托友人請國內著名醫家何廉臣在滬造丸藥寄服病愈。遂一改初衷,專攻中醫,在日本師事木村氏,歷時4年。先生在日本期間曾與魯迅、王若飛、郭沫若交往,獲知許多救國救民的道理,目睹祖國醫學日漸衰落,更堅定了他立志學習中醫,從醫救國的決心。1923年先生回國即拜名醫張錫純為師,繼而拜張山雷、何廉臣、丁甘仁、曹炳章等20多位國內名醫為師,得到親傳,學業大進。同時先生還與瀋陽西學中的閻德潤和廣東西學中的張公讓都有交往,並輾轉于湘、鄂、川、桂等地實地鑒識藥物。1930年先生回築懸壺,因師出名門,學有根基,博聞強識,療效奇特,懸壺伊始即負盛名,被譽為「黔中醫怪」「黔中四大名醫之首」。目錄
?溪醫論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