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正骨流派筋傷治驗集 王尚全 羅傑 978757144299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9
商品編號: 978757144299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清宮正骨流派筋傷治驗集
ISBN:9787571442996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著編譯者:王尚全 羅傑
頁數:23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198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孫樹椿師從北京名醫劉壽山,60多年來一直從事骨傷科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治療各種骨傷科疾病。作為清宮正骨流派代表性傳承人,對清宮正骨流派歷代手法予以總結,提出以下理論:①「首重查體,手摸心會;影像為輔,病證合參」;②「氣血辨證,以血為先」;③「輕巧柔和,以痛為腧」。他開展的「頸椎不定點旋轉手法」(孫氏手法),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入中醫臨床實用技術推廣項目。本書擇取《孫樹椿筋傷疾病診治經驗》與《清宮正骨手法圖譜》兩書之精華而成,保留了基本操作手法部分,同時充實實際操作內容,力爭體現宮廷正骨原貌,總結了孫樹椿教授筋傷臨證經驗,使其更系統完善,便於傳承。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五章,第一章為孫樹椿的學術源流與傳承;第二章衛孫樹椿的臨證經驗、辯證體系;第三章為孫樹椿的方葯手法運用;第四章衛孫樹椿臨床驗案總結。全書總結了孫樹椿的基礎十二法以及十大部位六十個分套手法,尤其是臨床常見筋傷疾病的特色手法與運用經驗,比如一、搖拔戳手法——治療踝關節損傷;二、胯骨里縫手法——治療骨盆歪斜;三、彎腰挺立法、推拍彎腰法、坐位晃腰法——治療腰骶關節損傷;四、頸椎旋轉手法——治療頸椎病;五、歸擠拍打牽拉治療恥骨聯合分離症經驗;六、骶尾部挫傷手法——治療尾部痛;七、腰椎間盤突出症斜扳手法的操作規範;八、坐位旋轉手法治療腰椎滑脫症。

目錄 第一章 學術淵源與傳承
第一節 學術淵源
一、清代上駟院綽班處宮廷正骨的起源和歷史沿革
二、清代上駟院綽班處學術思想的歷史發展過程
第二節 學術傳承
一、培養學生
二、恢復「中醫骨傷科學」本科教育
三、社會貢獻
第二章 特色筋傷診療體系
第一節 孫氏特色筋傷診療理論
一、理論與臨床並重
二、以人為本,病證結合
三、手摸心會,動靜互參,影像相輔
四、辨證施治,內外協同,活血調筋
五、輕巧柔和,無痛為要
六、動靜結合,主動為要
七、倡導規範,發揮優勢
第二節 孫氏特色筋傷辨證體系
一、問診
二、望診
三、聞診
四、摸診
第三節 孫氏特色筋傷手法
一、基礎二十法
二、十大部位的六十一個分套手法
第三章 方葯、手法應用——法古不泥,積慧立新
第一節 臨證方葯特點
一、承恆德為醫,研學術為民
二、崇古而不泥,實踐構理論
三、組方有深意,頸腰膝各異
四、得道桴鼓應,證合療效現
第二節 常見筋傷疾病的手法治療經驗及總結
一、搖拔戳手法——治療踝關節損傷
二、胯骨里縫手法——治療骨盆歪斜
三、彎腰挺立法、推拍彎腰法、坐位晃腰法——治療腰骶關節損傷
四、頸椎旋轉手法——治療頸椎病
五、歸擠拍打牽拉法——治療恥骨聯合分離症
六、骶尾部挫傷手法——治療尾部痛
七、坐位旋轉手法——治療退行性腰椎滑脫症
八、腰椎間盤突出症斜扳手法的操作規範
第四章 臨床驗案
一、恥骨聯合分離症(產後)
二、骶尾部挫傷
三、踝關節扭傷
四、腰骶關節損傷(后伸受限)
五、腰骶關節損傷(前屈受限)
六、極外側腰椎間盤突出症
七、左橈骨遠端骨折后活動受限
八、頸椎性類冠心病
九、胸椎后關節紊亂症
十、椎動脈型頸椎病
十一、腰椎滑脫
十二、脊髓震蕩
十三、橈神經損傷
十四、腰肌勞損
十五、前臂橈骨遠端骨折伴腰椎壓縮骨折
十六、創傷性滑膜炎
十七、膝關節滑膜炎
十八、肌萎縮型頸椎病
十九、先天性融椎
二十、腰椎間盤突出症伴骨質疏鬆症
二十一、腰椎內固定的探討
二十二、左脛骨骨梗死
二十三、血管源性間歇性跛行
二十四、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鑒別診斷
二十五、腰椎管狹窄症
二十六、頸椎管狹窄症
二十七、骶髂關節疾病誤診為腰椎疾病
二十八、髖關節疾病誤診為腰椎疾病
二十九、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
三十、骶髂關節扭傷合併急性腰肌扭傷
三十一、神經根型頸椎病頸痛肢麻
三十二、神經根型頸椎病頸肩痛
三十三、腰椎滑脫伴腰椎骶化腰腿痛
三十四、腰骶、尾骨痛
三十五、頸痛、眩暈
三十六、頭暈(反覆發作、診斷不明確)
三十七、膝關節疼痛伴發軟
三十八、外踝扭傷后疼痛
三十九、膝關節腫脹疼痛
附錄 養生——精神內守、合於陰陽
一、中醫治病是調理陰陽平衡
二、養生是中醫學的重要內容
三、日常保健注意飲食和運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