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哲學-建築與歷史城市遺產的元問題 安子昂 978710025173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87
商品編號: 978710025173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營造哲學-建築與歷史城市遺產的元問題
ISBN:9787100251730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安子昂
頁數:28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134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梁思成及林徽因建築思想的追隨者、關注建築與城市規劃的大眾讀者
作者系統而全面地梳理了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建築藝術領域的經典著述。通過精選一系列代表性的段落,本書巧妙地圍繞建築、城市規劃、藝術遺產、建築教育四大核心主題,生動再現了中國第一代建築學人深邃而豐富的營造思想。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中國建築的答案
民族性與現代性的融合——梁思成以《營造法式》研究為基礎,用現代建築學方法解析中國古典智慧,使千年技藝跨越時空,成為可傳承、可發展的理論體系。
文化遺產的活態保護——面對”修舊如舊”還是”重建如新”的爭議,林徽因提出”建築意”的概念,強調古建築保護不僅是物質存續,更是精神延續。
建築的使命:重塑城市文明與人文精神
在城市化狂飆突進的今天,我們為何仍要回望梁思成和林徽因?
反思千城一面——當現代建築陷入複製與平庸,梁林對”中國固有式”的探索,為今天的城市更新提供了文化自覺的樣本。
重建人地關係—— “北京城牆存廢”論戰到《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本書再現了那一代學人如何以建築為媒介,思考人與自然、歷史與未來的深刻聯結。
建築師的社會擔當——真正的建築大師,不僅是空間的塑造者,更是文明的守護者。本書將帶我們重新思考:今天的中國建築,該如何承載這份尊嚴?
一場跨越百年的建築對話
本書既是學術評述,也是思想啟迪。透過梁思成的手稿、林徽因的調查報告、營造學社
的珍貴檔案,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建築的現代化歷程,更是一代知識人在文化存亡之際的堅守與突圍。對於每一位關心城市未來、文化傳承的讀者,這本書都將是一次震撼心靈的閱讀體驗。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梳理梁思成及林徽因在建築藝術領域的經典著述,精選代表性的段落,按照建築、城市規劃、藝術遺產、建築教育四大主題,試圖立體地呈現中國第一代建築學人的豐富的營造思想;同時,作者按照歷史學研究範式,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採用當代建築與城市規劃發展的問題與方法予以述評,試圖系統探討中國建築學先賢的人生事業和營造哲學思想體系。

作者簡介
安子昂,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清代藏傳佛教的王朝化》。曾在《清史研究》、《西北民族論叢》等核心期刊發表若干文章,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清代宗教與國家關係研究”,參與國家清史編纂工程學術助理工作。現任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主要從事歷史文化名城與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目錄

緒論
梁思成與中國營造哲學的奠基
一、”梁思成熱”與”營造哲學”
二、梁思成生平的若干關鍵因素
三、中國建築的歷史與範疇
四、中國城市規劃的制度構想與基本問題
五、藝術遺產的理念與方法
六、建築教育與建築師的使命
七、梁道:中國營造事業的饋贈
甲篇 建築
一、中國建築的優良本質
二、建築意
三、歷史時空中的建築
四、中國建築的發端
五、”修舊如舊”原則
六、”歷史之鏡”與中國建築的永續
七、建築史視野下的孔廟
八、舊建築的中國質素
九、木構:中國建築的精華
十、逆時代的工作
十一、古建的測繪記錄
十二、唯物主義建築史觀
十三、中國營建不求永存的觀念
十四、皇家園林的形制
十五、中國建築史的分期
十六、營造學社的建築調查
十七、建築是歷史的反映
十八、中國建築的”文法”和”語彙”
十九、建築的”可譯性”問題
二十、中國建築的基本特徵
二十一、佛教建築的文明意義
二十二、建築的雙重性
二十三、建築風格的內涵
二十四、建築藝術的技巧
二十五、復活古書《營造法式》
二十六、中國建築遺存的歷史分期
乙篇 城市規劃
一、城市規劃的先聲
二、工商乃城市之本
三、大市問題
四、濱江城市的規劃
五、城市分區
六、帝都北京的城市格局
七、城市規劃”擇鄰”思想
八、首倡城市規劃制度
九、規劃乃建築設計之擴大
十、城市規劃”慎始”
十一、歐美城市的前車之鑒
十二、新都北京規劃的遠見
十三、行政中心的規劃選址原則
十四、建築與歷史名城的協調
十五、工業化浪潮下城市的”體形環境”
十六、建設規劃應量力而行
十七、城市規劃中的常見問題
丙篇 藝術遺產
一、雕塑為藝術之始
二、造型美術首重實物考察
三、人民的藝術
四、藝術與民族共生
五、藝術的舶來之功
六、呼籲設立專門文保機構
七、文物建築保養辦法
八、北京城牆的”紀念碑性”
九、建築與其他諸種藝術之比較
十、建築藝術的”變”與”不變”
十一、文物”古為今用”原則
十二、藝術考古與近代建築復興
丁篇 建築教育
一、市政公民教育
二、民眾教育為保護之治本
三、建築的真諦與建築師的使命
四、術語與建築學的專門化
五、中國傳統”匠學”的局限
六、效仿歐美籌建建築學院
七、”體形環境”與建築師的素養
八、建築師的責任:服務與教化民眾
九、建築教育的地理學視野
十、建築師的三重任務
十一、建築的藝術與技術之辯
十二、建築師的人民立場
十三、建築學教育的”博”與”精”
十四、建築⊂(社會科學∪技術科學∪美術)
十五、建築設計的”立意”
十六、人之”群性”與參政情懷
十七、建築內涵的認知與教育
十八、建築創造力源自”溫故知新”
十九、建築學的詩意
戊篇 林徽因建築與藝術語錄
一、 東方建築的獨立系統
二、中國建築的將來
三、中國建築系統及東西方之比較
四、建築”三要素”辨析
五、清代建築的特徵
六、為人民設計住宅
七、城市規劃中的住宅供應失衡
八、歐美國家住宅供應的經驗
九、首倡北京文物建築調查
十、中國建築師與”民族形式”
十一、文物建築與名城
十二、設計的原則: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
十三、中國建築彩畫與裝飾藝術
十四、佛教:中國藝術的契機與新生

精彩書摘
在梁思成的職業生涯中,他一面從事古建築的調查研究工作, 一面兼顧文物遺產的修繕與保護事業。梁在每次建築調查之後,都會向地方當局有關部門提出書面的保護建議,此外,他還曾經參加 故宮及華北地區很多重要文物建築的修繕工作。戰爭年代,梁思 成的文物遺產保護事業還僅限於一些零散的修繕和保護建議,他真 正系統思考中國的文物遺產保護體制,應該是在新中國建立前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