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重慶市建築綠色化發展年度報告-城鄉建設低碳發展專題 9787030811318 重慶市綠色建築與建築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93
商品編號: 978703081131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2023~2024年重慶市建築綠色化發展年度報告-城鄉建設低碳發展專題
ISBN:9787030811318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重慶市綠色建築與建築產業化協會綠色建築專業委員會等
頁數:18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134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2023~2024年重慶市建築綠色化發展年度報告-城鄉建設低碳發展專題 787030811318 重慶市綠色建築與建築產業化協會綠色建築專業委員會等
內容簡介
針對當前城鄉建設領域節 能降碳工作的開展與研究,《2023~2024年重慶市建築綠色化發展年度報告——城鄉建設低碳發展專題》系統整理了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與核算方法,以重慶市為對象,總結了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的現狀、問題和思考,以及公共機構低碳發展、既有建築綠色低碳改造等工作的政策背景、需求分析、實施要點等內容,列舉了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代表性案例。

目錄

目錄

第1章 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其發展 1
1 1 背景 1
1 1 1 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需求 1
1 1 2 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興起 1
1 1 3 科學技術的進步 2
1 1 4 政策法規的推動 2
1 2 碳排放的定義與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2
1 2 1 碳排放的定義 2
1 2 2 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3
1 3 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4
1 3 1 能源活動 4
1 3 2 工業生產過程 4
1 3 3 農業活動 5
1 3 4 土地利用變化 5
1 3 5 廢棄物處理 6
1 4 碳排放核算方法 6
1 4 1 排放因子法(基於計算) 6
1 4 2 質量平衡法(基於計算) 7
1 4 3 實測法(基於測量) 7
1 5 碳排放核算標準介紹 8
1 5 1 國際標準和方法 8
1 5 2 國內標準和方法 25
1 6 碳排放的發展趨勢 29
1 6 1 全球碳排放趨勢 29
1 6 2 中國碳排放趨勢 30
1 6 3 減少碳排放的未來發展方向 30
參考文獻 31
第2章 城鄉建設綠色發展 32
2 1 背景 32
2 2 現狀分析 32
2 2 1 國家綠色低碳化建設發展現狀 32
2 2 2 重慶市綠色低碳化建設發展現狀 35
2 3 問題分析 43
2 3 1 政策方面 43
2 3 2 產業方面 48
2 3 3 行業方面 49
2 4 思考與建議 50
2 4 1 政策方面 51
2 4 2 產業方面 52
2 4 3 行業方面 53
第3章 公共機構低碳發展 59
3 1 研究背景 59
3 1 1 國際形勢 59
3 1 2 國家政策 59
3 2 碳排放要素分析 59
3 2 1 碳排放核算機制 59
3 2 2 公共機構碳排放來源 60
3 3 公共機構碳減排需求分析 62
3 3 1 碳排放來源統計分析 62
3 3 2 公共機構減碳方向分析 66
3 4 公共機構碳減排技術路徑 69
3 4 1 公共機構碳排放來源及影響因素 69
3 4 2 供給側減碳技術路徑 69
3 4 3 需求側減碳技術路徑 70
3 5 技術實施要點 73
3 5 1 供給側 73
3 5 2 需求側 75
3 6 小結及展望 83
3 6 1 小結 83
3 6 2 進一步研究展望 84
參考文獻 84
第4章 既有建築綠色低碳改造與發展 86
4 1 政策體系建設 86
4 1 1 《重慶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87
4 1 2 《重慶市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
建設部加快推動建築領域節 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88
4 1 3 《關於做好2023年全市綠色建築與節 能工作的通知》 89
4 1 4 《關於做好2024年全市綠色建築與節 能工作的通知》 91
4 1 5 《關於公佈2023年第1批綠色低碳建築示範項目的通知》 93
4 1 6 《關於公佈2023年第二批綠色低碳建築示範項目的通知》 93
4 1 7 《關於公佈2024年第1批綠色低碳建築示範項目的通知》 94
4 1 8 《關於下達2023年度勘察設計行業創新研究與能力建設項目和綠色建築配套能力建設項目計劃的通知》 95
4 1 9 《重慶市綠色低碳建築示範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 97
4 2 重慶市既有公共建築節 能改造工作總結 101
4 2 1 重慶市既有公共建築節 能改造情況概述 101
4 2 2 重慶市既有公共建築節 能改造”十四五”規劃 102
4 2 3 重慶市既有公共建築節 能改造資金管理 103
4 3 重慶市既有公共建築節 能改造技術分析 103
4 3 1 重慶市既有公共建築特點 104
4 3 2 主要節 能改造技術 104
4 3 3 重慶市節 能改造技術應用分析 118
4 3 4 “雙碳”背景下的綠色改造碳減排核算探索 125
4 3 5 合同能源管理機制 127
4 4 節 能改造工作流程 128
4 5 居住建築標準體系 129
4 5 1 節 能標準 129
4 5 2 改造標準 137
4 6 居住建築改造技術 139
4 6 1 圍護結構改造 139
4 6 2 供暖、通風和空調及生活熱水供應系統節 能改造 141
4 6 3 照明、電梯系統節 能改造 142
參考文獻 142
第5章 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案例 144
5 1 重慶東站片區綠色低碳人居環境營造技術框架 144
5 1 1 空間多尺度下的研究框架構建 144
5 1 2 綠色低碳人居環境關鍵營造技術 149
5 1 3 結論 151
5 2 高星級綠色商務樓宇項目解析 151
5 2 1 工程概況 151
5 2 2 技術體系 151
5 2 3 亮點技術 153
5 2 4 結論 162
5 3 重慶市建築節 能(綠色建築)設計分析軟件更新介紹 163
5 3 1 2023~2024年重慶市民用建築節 能設計軟件研發與更新 163
5 3 2 重慶市民用建築節 能設計軟件功能簡介 163
5 3 3 2023~2024年重慶市民用建築節 能設計軟件開展公益性培訓宣傳活動情況 167
5 3 4 軟件主要計算報告示例 168
參考文獻 180

精彩書摘
第1章 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其發展
1 1 背景
1 1 1 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需求
1 全球氣候問題日益嚴重
溫室氣體指的是大氣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長波輻射,並重新發射輻射的一些氣體,如水蒸氣、二氧化碳、大部分製冷劑等。它們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類似於溫室截留太陽輻射,並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等一系列環境問題。截至2023年6月,過去1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創下”歷史新高”,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二氧化碳當量計)高達540億t,導致全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暖[1]。為了應對這些威脅,國際社會逐漸認識到必須對碳排放進行準確核算和控制。例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成立旨在系統評估氣候變化相關科學成果,為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科學依據。
2 國際氣候協議的推動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等國際氣候協議的簽訂,要求各國承擔起減排責任,並對碳排放進行監測、報告和核實。這促使各國積極探索和發展碳排放核算方法,以滿足國際協議的要求,並為制定減排政策提供依據。
1 1 2 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興起
1 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傳統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各國開始尋求綠色、低碳的發展路徑。碳排放核算方法的發展有助於政府和企業瞭解自身的碳排放情況,識別減排潛力,推動經濟發展模式向可持續方向轉變。例如,企業可以通過核算碳排放,制定減排計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能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競爭力。
2 資源環境約束的增強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的問題日益突出。對碳排放進行核算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1 1 3 科學技術的進步
1 監測技術的發展
先進的監測技術,如連續排放監測系統(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CEMS)、遙感技術等,為碳排放的實時監測和準確測量提供了技術支持。這些技術可以獲取更準確的排放數據,提高碳排放核算的精度和可靠性。
2 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的提升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使得海量的碳排放數據能夠得到快速處理和分析。這有助於發現碳排放的規律和趨勢,為制定科學的減排策略提供數據支持。
1 1 4 政策法規的推動
1 國家層面的政策引導
許多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法規,要求企業和組織進行碳排放核算,並報告其碳排放情況。例如,我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和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建立全國及地方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完善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機制。
2 行業標準的制定
各行業協會和國際組織制定了一系列的碳排放核算標準和指南,為企業和組織提供了統一的核算方法和規範。這些標準和指南的不斷完善,促進了碳排放核算方法的發展和應用。
1 2 碳排放的定義與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1 2 1 碳排放的定義
碳排放是指在生產、運輸、使用及回收某產品時所產生的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溫室氣體中*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目前碳排放的相關計算是參考溫室氣體的排放,《京都議定書》規定了6種產生重大影響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第1第1(N2O)、氫氟烴(hydrofluorocarbon,HFC)、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PFC)、六氟化硫(SF6)。雖然其他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較低,但是它們的全球變暖潛能值超過了二氧化碳的幾十倍乃至數萬倍,由此專家就所有溫室氣體和與建築相關排放源的全球變暖潛能值達成了非正式共識。然而,在調查建築物的碳排放時,對於是否將其納入考量仍未達成一致意見。把”碳”作為溫室氣體代表雖然並不準確,但作為讓民眾*快瞭解的方法就是簡單地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2]。
1 2 2 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1 氣候穩定
碳排放與全球氣候密切相關。過量的碳排放會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尤其是二氧化碳會增強溫室效應,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這可能引發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地區和島嶼國家的生存。例如,馬爾代夫等低海拔島國面臨著被淹沒的風險。
穩定的氣候對生態系統的平衡至關重要。許多生物物種對氣候條件非常敏感,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物種棲息地喪失、生物多樣性減少。例如,北極熊的生存受到海冰減少的嚴重威脅。
2 生態系統穩定
碳排放影響生態系統的水循環。氣溫升高會改變降水模式,可能導致乾旱、洪澇等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影響水資源的分佈和可用性。這對農業、森林生態系統及水生生物都有重大影響。
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是重要的碳匯,能夠吸收和儲存大量的碳。然而,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可能破壞這些碳匯的功能,使其從碳吸收轉為碳釋放,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
3 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
控制碳排放推動能源轉型,促使各國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這不僅可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還能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機會。例如,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製造業、安裝維護等領域的就業增長。
促進產業升級,鼓勵企業採用節 能環保技術和生產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這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例如,一些製造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節 能減排的同時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4 金融與投資
減少碳排放促進了新的金融領域發展,如碳交易市場的建立。企業可以通過買賣碳排放配額來實現減排目標,這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和產品。碳交易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促進了金融創新。
投資者越來越關注企業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ESG)表現,高碳排放的企業可能面臨融資困難和投資減少,而積極減排的企業則更受投資者青睞。這促使企業加強碳排放管理,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5 公共健康
減少碳排放有助於改善空氣質量,降低因空氣污染導致的呼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