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目錄
“博士後文庫”序言
前言
第1章 概論 1
1 1 引言 1
1 2 高超聲速進氣道-隔離段中的激波串流動 3
1 3 高負荷航發壓氣機超聲速葉柵中的激波主導流動 5
1 4 內轉式進氣道-隔離段中的激波串與流向渦耦合干擾流動 7
1 5 激波串流場的流動控制方法 11
1 6 本書章 節 結構 12
參考文獻 13
第2章 矩形超聲速等直隔離段中擾動對激波串的影響機制 18
2 1 引言 18
2 2 實驗條件和數值計算設備 18
2 2 1 實驗條件和壁面壓力測量 18
2 2 2 高速紋影可視化 21
2 2 3 研究工況的總體描述 23
2 2 4 數值模擬的設置情況 25
2 2 5 激波/邊界層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描述 29
2 3 附著流動中擾動的傳播機制 30
2 3 1 帶有弱背景波系的附著流動中擾動的傳播過程 30
2 3 2 帶有強背景波系的附著流動中擾動的傳播過程 41
2 4 激波串流場中擾動的傳播機制 52
2 4 1 帶有弱背景波系的激波串流場中擾動的傳播過程 52
2 4 2 帶有強背景波系的激波串流場中擾動的傳播過程 60
2 5 本章 小結 87
參考文獻 89
第3章 彎超聲速葉柵中激波串流場的演化規律 91
3 1 引言 91
3 2 超聲速葉柵理想模型的三維流場特性分析 91
3 2 1 超聲速葉柵理想模型的數值模擬方法 91
3 2 2 超聲速葉柵理想模型的壁面流譜分析 92
3 2 3 超聲速葉柵理想模型流場中的漩渦結構分析 99
3 3 超聲速葉柵實驗模型的三維流場特性分析 107
3 3 1 超聲速葉柵實驗模型的壁面流譜分析 109
3 3 2 超聲速葉柵實驗模型流場中的漩渦結構分析 113
3 3 3 超聲速葉柵實驗模型中激波串流場結構分析 119
3 4 超聲速葉柵節 流過程的風洞實驗 126
3 4 1 實驗條件與測量方法 126
3 4 2 超聲速葉柵穩定流場特性分析 127
3 4 3 超聲速葉柵振盪流場特性分析 136
3 4 4 超聲速葉柵振盪機制分析 144
3 5 本章 小結 147
參考文獻 148
第4章 內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場特性 150
4 1 引言 150
4 2 內轉式進氣道-隔離段中激波串流動的特殊性 151
4 3 均勻來流條件下內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場特性的數值分析 159
4 3 1 內凹通道的數值模擬方法 159
4 3 2 內凹壁面率對隔離段激波串流場結構的影響 161
4 3 3 來流馬赫數對隔離段激波串流場結構的影響 168
4 3 4 來流靜壓對隔離段激波串流場結構的影響 171
4 3 5 激波串在內凹通道中位置變化的機理討論 179
4 4 背景波系作用下內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場特性的數值分析 183
4 4 1 通流條件下內凹通道中的背景波系結構 183
4 4 2 背景波系作用下正激波串與內凹壁面相互作用 187
4 4 3 背景波系作用下斜激波串與內凹壁面相互作用 192
4 5 內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場特性的風洞實驗 203
4 5 1 風洞實驗件構型及實驗工況 203
4 5 2 內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場的壁面壓力-時間序列 207
4 5 3 內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場的壁面壓力-空間序列 212
4 5 4 內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場的壁面壓力功率譜密度分析 215
4 5 5 內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場的紋影可視化分析 217
4 6 內凹通道中激波與流向渦相互作用的風洞實驗 220
4 6 1 風洞實驗件構型及實驗工況 220
4 6 2 內凹通道中斜激波與流向渦的相互作用 224
4 6 3 內凹通道中激波串與流向渦的相互作用 228
4 7 本章 小結 242
參考文獻 244
第5章 微型斜坡對激波串結構和振盪的控制機理 246
5 1 引言 246
5 2 微型斜坡構型及佈置方案 246
5 3 微型斜坡控制流場的特徵 251
5 3 1 基於實驗的觀測結果 251
5 3 2 基於模擬的識別結果 253
5 4 均勻來流下微型斜坡對激波串結構和振盪的影響 255
5 4 1 微型斜坡控制流場中的激波串結構 255
5 4 2 微型斜坡控制流場中的壓力波動 265
5 4 3 微型斜坡控制流場中的激波串振盪 272
5 5 背景波系干擾下微型斜坡對激波串結構和振盪的影響 275
5 5 1 背景波系干擾下的控制流場結構 275
5 5 2 基於模式分解的激波串振盪結構提取 280
5 6 本章 小結 286
參考文獻 287
編後記 290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