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災害風險治理基本概念 1
1 1 中國重大自然災害回顧 1
1 2 災害風險治理基本概念 11
1 3 自然災害特徵及其危害 17
1 4 災害風險治理的重要術語 26
學習要點 31
問題與思考 31
第2章 中國災害管理 32
2 1 中國自然災害特徵 32
2 2 自然災害的災情 36
2 3 中國災害管理體系 40
2 4 災害治理決策 46
學習要點 49
問題與思考 49
實地考察 49
第3章 災害風險治理的科學體系 50
3 1 災害風險治理內容 50
3 2 自然科學視角的災害風險治理科學體系 54
3 3 社會科學視角的災害風險治理科學體系 66
學習要點 79
問題與思考 79
第4章 減輕災害風險 80
4 1 災害信息管理 80
4 2 災害風險識別 88
4 3 自然災害風險等級評估模型 92
4 4 風險評估模型案例 111
4 5 減輕災害風險決策 117
擴展閱讀 預警”叫應”機制建設的邏輯建構 123
學習要點 125
問題與思考 125
第5章 災害應急響應 126
5 1 應急響應 126
5 2 應急儲備 130
5 3 緊急救援 136
5 4 災情快速評估 138
5 5 緊急救災響應程序 149
擴展閱讀 汶川地震的應急響應 151
學習要點 153
問題與思考 153
第6章 恢復重建與綜合減災 154
6 1 恢復重建基本概念 154
6 2 直接經濟損失估算與恢復重建 160
6 3 災後恢復與重建 168
6 4 災後心理恢復與重建 171
6 5 綜合減災 175
擴展閱讀 報道自然災害時,記者應當追問的十個問題 184
學習要點 185
問題與思考 186
參考文獻 187
精彩書摘
第1章 災害風險治理基本概念
學習目標:瞭解災害風險治理的宏觀背景、主要目的和研究內容,理解災害風險治理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認識災害、災害風險治理及決策相關的基本概念和術語,瞭解災害治理的週期和災害治理決策的過程。
本章 主要內容:1949~2023年中國自然災害與災害防治的歷程;災害風險治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定義與範疇、目的與原則、重要術語;自然災害的基本概念,包括災害的定義、分類及特徵;災害造成的危害,包括承災體的人和物質的危害、社會功能的危害以及加大貧富差距的危害。
1 1中國重大自然災害回顧
1 1 1中國1949~2023年重大自然災害
1 1949~1958年
(1)1954年長江、淮河大水
1954年,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發生了百年罕有的特大洪水,長江漢口水文站*高洪水水位超過歷史*高水位1 45m,長江中下游地區遭受嚴重水災,湘、鄂、贛、皖、蘇5省有123個縣(市、區)受災,受災人口達1888萬人,死亡3萬餘人,京廣鐵路100天不能正常通車。同時,淮河流域發生了特大洪水,淮北大堤失守,堤防普遍潰決,淮北平原大片被淹,其中以安徽省災情*重。
(2)1956年浙江象山颱風
1956年8月1日第12號超強颱風以中心*大風速55m/s、中心*低氣壓923hPa的強度登陸浙江象山縣,是當年登陸我國的*強颱風。颱風期間東南沿海出現的特大海潮,其中浙江象山縣*高潮位達4 7m,縱深10km範圍內一片汪洋,造成3084人被海水卷走的重大人員傷亡。
(3)1958年黃河大水
1958年7月,黃河中下游地區發生特大洪水,花園口水文站的洪峰流量達22300m3/s,約400km河段超過保證水位,整個黃河下游的堤防工程面臨重大考驗,橫貫黃河的京廣鐵路橋因洪水威脅中斷交通14天,僅山東、河南兩省的黃河灘區和東平湖湖區,有1708個村莊被淹沒,74萬餘人受災,淹沒耕地304萬畝1畝≈666 67m2,房屋倒塌30余萬間。
2 1959~1968年
(1)1963年海河大水
1963年8月,海河流域發生了連續7天的特大暴雨,雨區範圍廣,大大超過了該流域歷次發生過的暴雨雨區面積,造成海河流域下游平原嚴重的洪澇災害,冀中、冀南平原及天津南郊廣大地區一片汪洋。海河流域有104個縣(市、區)受災,其中35個縣(市、區)被淹,36座縣城被水包圍;漳衛、子牙、大清三大水系主要堤防決口2396處;京廣鐵路被沖毀75km,中斷行車27天;全流域受災人口達2200余萬人,死亡5600餘人,直接經濟損失約60億元。
(2)1966年邢臺地震
1966年3月8日5時29分,河北省邢臺地區隆堯縣發生了6 8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0km,震中烈度9度。3月8~29日的21天時間裡,邢臺地區連續發生5次6級以上地震,是1949年後*次發生我國內陸人口密集地區、破壞性極強的地震,導致8064人死亡,262萬間房屋倒塌。地震還導致火災不斷發生,燒毀山林約800hm2,經濟損失慘重。
3 1969~1978年
(1)1970年雲南通海地震
1970年1月5日淩晨1時,雲南通海發生了7 8級特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其後發生5~5 9級餘震12次,致災面積約4500hm2,造成15621人死亡、26783人受傷,地震波及地區房屋倒塌率達56%,死亡大牲畜16638頭,直接經濟損失38 4億元,是1949年至今僅次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萬人以上人員死亡的地震災難。
(2)1975年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19時36分,遼寧海城縣(現海城市)、營口縣(現大石橋市)一帶發生7 3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6km,震中烈度9度。幸運的是,地震發生的兩個半小時前,我國發佈了地震預報,使得遼寧省南部的100多萬人撤離了他們的工作地點和住宅,躲過了這場災難。在地震烈度7度範圍內的人口達834 8萬人,由於及時轉移,死亡人數為1328人,占總人口數的0 02%。
(3)1976年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淩晨3時42分53 8秒,河北唐山發生了7 8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2km,以唐山市為中心的極震區,烈度達11度。地震裂縫帶從唐山市穿越而過,給唐山市造成毀滅性破壞,倒塌和嚴重破壞的民用建築有65萬餘間,城鄉建築破壞率分別達96%和91%,造成24 3萬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300億元。
4 1979~1988年
(1)1981年四川暴雨洪澇
1981年6~9月,四川省受多次暴雨和特大暴雨襲擊,嚴重的洪水及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使38個縣(市、區)受災,淹沒城鄉房屋237萬間,其中倒塌153 4萬間,沖走42萬餘間。全省受災人口約2000萬人,因災死亡1358人,117萬hm2農作物受災,3115個工業企業停產,直接經濟損失在25億元以上。
(2)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木爾和塔河4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引起了1949年以來*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5 88萬軍、警、民經過28個晝夜撲救,於6月2日徹底撲滅大火。大火共造成211人死亡,5萬多人無家可歸,過火面積130萬hm2,直接經濟損失達5億多元。
(3)1988年雲南瀾滄—耿馬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時3分,雲南瀾滄縣發生震級為7 6級的大地震,13分鐘後,雲南耿馬縣發生了7 2級大地震,瀾滄—耿馬地震的兩個震中相距120km,餘震千餘次,為少見的雙主震型地震。兩次地震波及思茅、臨滄、德宏等市(州),造成748人死亡,3759人重傷,倒塌房屋73 35萬間,損壞7萬間,兩座縣城被夷為平地,直接經濟損失達20 5億元。
5 1989~1998年
(1)1991年江淮大水
1991年5~7月,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梅雨不斷、暴雨頻發,導致江淮流域發生水災,並且因為上海、浙東北、蘇南一帶人口密度和財富密度都較以往大為增加,因而損失巨大。其中,安徽省和江蘇省是受災程度和損失*大的地區之一,安徽省受災人口超4800萬人,因災死亡26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超430hm2,直接經濟損失約70億元;江蘇省受災人口超4200萬人,因災死亡16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超300hm2,直接經濟損失約90億元。
(2)1998年長江大水
1998年6月至8月,長江全流域持續強降雨,導致幹流和支流出現8次洪峰,中下游水位全線超歷史記錄。此次水災波及眾多省份,受災人數達到2 23億多人,受災農田3 18億畝,成災面積1 96億畝,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660億元。
6 1999~2009年
(1)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
2008年1月8日起,持續近1個月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襲擊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湖南、貴州、湖北、廣西、江西、安徽等地受災嚴重。災害影響範圍之廣、造成的損失之重均為歷史罕見。共造成129人死亡,4人失蹤,倒塌房屋48 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516 5億元。
(2)2008年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8級特大地震,四川、甘肅、陝西、重慶等省(自治區、直轄市)有417個縣、4667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達4625 6萬人,因災死亡69227人,失蹤17923人,倒塌房屋796 7萬間,損壞245403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8523 09億元,是1949年以來影響*為嚴重的地震,傷亡人數僅次於唐山地震,經濟損失和救災難度遠超前者。
7 2010~2019年
(1)2010年玉樹地震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縣城附近發生7 1級地震。這次地震屬_xFFFF_淺源地震,造成2698人死亡,270人失蹤,地震受災面積3 58km2,受災人口24 6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228億元。
(2)2010年舟*特大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22時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縣城東北部山區發生特大暴雨,引發三眼峪、羅家峪等四條溝系特大山洪地質災害,泥石流長約5000m,平均寬度300m,平均厚度5m,總體積約750萬m3,流經區域被夷為平地。這次泥石流造成1557人死亡,208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33億元,是1949年以來我國*嚴重的山洪泥石流。
(3)2013年蘆山地震
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 0級地震,震源深度13km,四川省成都市、雅安市、樂山市,陝西省寶雞市、漢中市、安康市等地均有較強震感。震中蘆山縣龍門鄉99%以上的房屋倒塌,受災人口達152萬人,受災面積1 25萬km2,至少196人死亡,21人失蹤,1 48萬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422 6億元。
(4)2014年魯甸地震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雲南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 5級地震,震中龍頭山鎮的震源深度12km,造成雲南、四川、貴州三省的617人死亡,112人失蹤,116 5萬人受災,32 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約有21萬間房屋倒塌或嚴重損壞,26 1萬間房屋一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為201 4萬元。
(5)2017年九寨溝地震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生7 0級地震,震源深度20km,綿陽、阿壩兩市(自治州)5個縣21 66萬人受災,29人死亡,1人失蹤,8 889萬人緊急轉移安置;5500間房屋嚴重損壞,7 1萬間一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為80 43億元。
(6)2019年超強颱風”利奇馬”
2019年8月4日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極端性特徵明顯,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地區強度第五位超強颱風,登陸時中心附近*大風力達16級(52m/s),浙江、安徽、江蘇、山東部分地區降水量達到350~600mm,遠超當地歷史極值,造成浙江、安徽、福建、山東等9省(市)209 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 5萬間房屋倒塌,13 3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
8 2020~2023年
(1)2021年鄭州暴雨洪澇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特別是7月20日鄭州市遭受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次暴雨洪澇災害共造成河南省150個縣(市、區)1478 6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失蹤398人,其中鄭州市占380人;直接經濟損失1200 6億元,其中鄭州市損失409億元。
(2)2023年京津冀等地暴雨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