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了共同的事業》是的該項目的第三卷,收錄了37 位從事中央文獻對外翻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世界社會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文獻資源建設、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以及學術交流活動等方面的專家學者的口述、回憶資料43 篇。我們知道,經典著作編譯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編譯局始終堅持中譯外和外譯中同行、翻譯與研究及宣傳普及並重,不同崗位的工作相伴相生、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經典著作編譯事業的完整體系。本卷就是這些工作領域的真實寫照。
作者簡介
分卷主編簡介:
劉強,現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信息資料館副館長,研究館員。長期從事文獻信息建設和管理、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黨的歷史和理論對外傳播工作。曾參與”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等多個中央重大項目,主持和參與”中國共產黨形象海外傳播效果評估研究”等多項課題和圖書的編寫出版工作。
柳寧,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信息資料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獻信息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參編《馬克思主義史》(人民出版社十卷本)等著作6部,參加”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等重大展陳工作多項。
叢書簡介: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編譯口述史”叢書是為了紀念近代以來那些為了給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提供不竭的源頭活水,用畢生精力傳播真理之火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和研究者們,對他們畢生的翻譯、研究工作經驗進行搜集和整理的搶救性項目。主要以採訪原中央編譯局的局領導和其他離退休老同志,曾在原中央編譯局工作過、已調離的老同志或家屬,曾為馬克思主義翻譯傳播工作做出重要貢獻的專家學者,以及在職人員為基礎,包括個人回憶錄、回憶資料等,並收錄了珍貴的圖片資料。叢書共五卷。
叢書主編簡介:
魏海生,第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編譯局原副局長,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副院長。
目錄
目 錄
文獻翻譯
中國共產黨政治文獻翻譯史上的豐碑
——毛澤東著作翻譯工作回憶 / 尹承東 003
新中國成立前後從事俄文翻譯的點滴回憶 / 趙仲元 017
從事俄文翻譯二三事 / 徐堅 025
毛主席看我們來了
——參加黨的”八大”翻譯工作的回憶 / 於滬生 033
難忘的經歷
——回憶黨的”八大”翻譯工作 / 鞠惠芬 041
我從臺灣來
——從事中央文獻翻譯事業的回憶 / 陳弘 049
厚積乃薄發 功到秋華實
——訪中央文獻譯者卿學民 / 王婷婷 069中外交流的”使者”
——中央文獻翻譯事業中的外國友人 085
日本專家川越敏孝的故事 / 陳弘 087
字裡行間的中國情緣
——我印象中的西班牙語專家何力歐先生 / 于琦 093
以”翻譯中國”為己任
——記阿文翻譯處外籍專家葉海亞先生 / 霍娜 103
我願意繼續做一朵梔子花 / 戴維力 109
理論研究
我與五四運動研究 / 殷敘彝 115
關於中央編譯局國際室的回憶 / 殷敘彝 127
我與國際共運史研究 / 李興耕 153”灰皮書”的二十年與我和同事們半個多世紀的學術生涯 /
胡文建 167
國際共運史編譯和研究工作二三事 / 鄭異凡 183
“灰皮書”重生記 / 王學東 201
調查研究是編譯局的老傳統 / 榮敬本 211
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回顧 / 楊金海 219
文獻典藏
“為黨存典”
——馬克思主義文獻典藏工程回顧 / 魏海生 239
馬克思主義文獻典藏工作斷想 / 魯路 257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回憶圖書館工作逸事 / 高雲鵬 273我們的光榮與夢想
——我眼中的中央編譯局圖書館 285
憶早期中央編譯局圖書館 / 徐汶 287
青春歲月 / 田良英 291
“油印工”的經歷 / 劉建設 295
鬧市中的一方淨土 / 魏海生 299
宣傳普及
從馬列著作傳播展覽會到大博物館計劃 / 梁明 305
馬克思逝世 100 周年紀念活動側記 / 胡永欽 311
在馬克思故鄉特裡爾舉辦展覽的經歷 / 胡永欽 320
編輯出版馬恩畫傳的前前後後 / 吳惕安 329在參加馬恩列畫傳編輯工作的那些日子裡 / 李楠 347
追尋馬克思的足跡
——電視文獻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拍攝親歷記 / 馮雷 359
期刊工作
毛主席為我們題寫刊名
——《學習譯叢》的創辦過程 / 馮申 375
一項光榮而又曲折的任務
——《和平和社會主義問題》雜誌的中文翻譯工作 / 張秀珊 381
走理論與現實結合之路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的創辦與發展 / 李洙泗 385
世界社會主義研究的重要陣地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的創辦與發展 / 季正聚 393
當好中央的眼睛和耳朵
——《國外理論動態》的創辦與發展 / 李其慶 405與改革開放同行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的創辦與發展 / 榮敬本 414
學術交流
為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共同事業
——追憶中央編譯局與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的早期合作 /
顧錦屏 431
國際共運史研究的春天
——回憶第一次盧森堡思想全國學術研討會 / 李宗禹 439
從大連到東京、林茨
——追憶中央編譯局國際所的重要學術交流活動 / 周懋庸 449
“山雨欲來風滿樓”
——1990 年 5 月訪蘇札記 / 李興耕 457
域外參會散記 / 鄭異凡 469
編後記 484
媒體評論
專家推薦:
“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的真實寫照,展現了”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學術品格,鑄就了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精神坐標。
——楊冬權
口述實錄揭開經典著作編譯的神秘面紗,從經典譯本嬗變透視理論創新軌跡,為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全新文獻維度。
—— 陳 晉
百餘編譯人的口述實錄和深情回憶,留存了思想史上的寶貴記憶,展現了幾代學人跨越世紀的真理求索之路,彰顯了理論工程的中國輝煌。
—— 顧海良
shoubu全景式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編譯口述史,採用親歷者敘事視角,填補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史研究的空白,為理論溯源提供鮮活生動的史料支撐。—— 張一兵
從陳望道首譯到當代工程,150 萬字的口述實錄、500 余幅珍貴圖片見證”播火者”接續奮鬥的艱辛歷程、無私奉獻的崇高風範和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生動解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文本基因。
—— 辛向陽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