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學》今譯-中國人的處世智慧 康華蘭 978754548040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東經濟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54548040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止學》今譯-中國人的處世智慧
ISBN:9787545480405
出版社:廣東經濟
著編譯者:康華蘭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094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止學〉今譯:中國人的處世智慧》一書通過現代視角重構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的經典謀略著作,其核心賣點可提煉為以下五大維度:
一、千年智慧的現代解碼
經典重構:書中以”智、用勢、利、辯、譽、情、蹇、釋怨、心、修身”十卷為骨架,將晦澀古文轉化為白話案例。
場景適配:針對現代職場、商場、官場等場景,將”勢莫加君子,德休與小人”轉化為”權力不可濫用,仁德勿施奸佞”的現代管理警示,為管理者提供決策參考。
二、歷史名人的實踐驗證
曾國藩烙印:晚清名臣”少時深愛《止學》”的記載,印證了書中”忍辱為大,不怒為尊”對其”打脫牙和血吞”處世風格的影響。
李嘉誠懸匾:商界巨擘將”知止”二字高懸辦公室,呼應”利無盡處,命有盡時”的財富觀,展現其”利無獨據”的商業倫理。
弟子群像:魏征、李靖、房玄齡等唐代開國元勳的處世智慧,皆源自文中子”修身卷”中”修身以正,立德以遠”的教誨。
三、多維度的處世方法論
風險控制:”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對應現代企業”功高震主”的危機,提供”急流勇退”的保全策略。
聲譽管理:”賞名勿輕,輕則譽賤”破解當代”流量至上”的陷阱,強調”受譽知辭”的謙遜智慧。
情緒管理:”情濫無行,欲多失矩”直指”情感綁架”的現代困境,提出”神色如一,鬼神莫測”的處世心法。
四、跨領域的實用價值
個人成長:”智不及而謀大者毀”警示職場新人避免好高騖遠,”眾逐利而富寡”指導投資者理性決策。
家庭關係:”上無度失威,下無忍莫立”化解代際衝突,”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啟示現代夫妻保持適當距離。
社會交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應對社交媒體時代的表達焦慮,”物樸乃存,器工招損”勸誡網紅避免過度包裝。
五、文化傳承的創新表達
古今對話:將”公道杯”七分滿的物理現象與”謙受益,滿招損”的哲學命題結合,詮釋”止”的物理隱喻。
跨文化對照:引用《道德經》《大學》等典籍形成”止學宇宙觀”,與西方”延遲滿足”理論形成東西方智慧碰撞。
視覺化呈現:通過”東漢黨錮之禍”史弼保身、”西漢王章 屈死”等歷史插畫,構建沉浸式閱讀體驗。
該書通過”歷史案例 現代轉譯 場景應用”的三維架構,使《止學》從”帝王之術”轉化為普羅大眾的處世指南。其核心價值在於提供一套”進退有度”的決策模型,幫助讀者在信息爆炸時代建立”止”的認知框架,實現從”盲目追逐”到”理性選擇”的思維躍遷。正如書中所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這種東方智慧恰是當代人對抗焦慮的精神解藥。

內容簡介
《止學》作者王通,號文中子,隋朝時的大儒,其門下弟子有唐太宗開國時的一批元勳魏征、李靖、徐世績、房玄齡等,所以他對於開創唐代的文化思想功績卓絕。《止學》是道家思想論處世之道的典範之作,其以道家思想為基礎,探討了處世之道,被譽為以道家思想論述處世之道的典範之作。《止學》的核心觀點是”知止”,即知道在適當的時候停止。它認為”止”是一種智慧,能夠幫助人們在面對各種情況時做出明智的決策,避免過度追求和不必要的風險。
康華蘭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潛心研究,對《止學》進行了細緻的注評,使《止學》中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智慧精華更加通俗易懂。
本書不僅包含治國安邦的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使人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值得我們每個人一讀再讀。

作者簡介
康華蘭
家文化研究學者,河洛康家第二十一代孫,中國國學研究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扶貧辦文化專員,終身國學傳播者。
康華蘭老師多年致力於”家文化”研究,曾多次召開”家文化”系列主題研討會,在全國主辦講座兩千多次,其演講充滿真知灼見,發人深省。主講的課程有《百年望族》《家業長青》《傳承有道》等。

目錄

智卷第一
1 智極則愚也。聖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2 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3 謀人者成于智,亦喪于智也。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敵,慎之少禍焉。
4 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竭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
用勢卷第二
1 勢無常也,仁者勿恃。勢伏凶也,智者不矜。
2 勢莫加君子,德休與小人。君子勢不于力也,力盡而勢亡焉。小人勢不惠人也,趨之必禍焉。
3 眾成其勢,一人堪毀。強者淩弱,人怨乃棄。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4 勢或失之,名或謗之,少怨者再得也。勢固滅之,人固死之,無驕者惠嗣焉。
利卷第三
1 惑人者無逾利也。利無求弗獲,德無施不積。
2 眾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利大傷身,利小惠人,擇之宜慎也。天貴于時,人貴於明,動之有戒也。
3 眾見其利者,非利也。眾見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嗜利遠信,利禦小人而莫禦君子矣。
4 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利無獨據,運有興衰,存畏警焉。
辯卷第四
1 物樸乃存,器工招損。言拙意隱,辭盡鋒出。
2 識不逾人者,莫言斷也。勢不及人者,休言諱也。力不勝人者,勿言強也。
3 王者不辯,辯則少威焉。智者訥言,訥則惑敵焉。勇者無語,語則怯行焉。
4 忠臣不表其功,竊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隱人惡,謗賢者固小人也矣。
譽卷第五
1 好譽者多辱也。譽滿主驚,名高眾之所忌焉。
2 譽存其偽,諂者以譽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贊。貪功之功,天不佑也。
3 賞譽勿輕,輕則譽賤,賤則無功也。受譽知辭,辭則德顯,顯則釋疑也。上下無爭,譽之不廢焉。
4 人無譽堪存,譽非正當滅。求譽不得,或為福也。
情卷第六
1 情濫無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鬼神莫測。
2 上無度失威,下無忍莫立。上下知離,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榮,情不可攀也。
3 情存疏也,近不過己,智者無癡焉。情難追也,逝者不返,明者無悔焉。
4 多情者多艱,寡情者少難。情之不斂,運無幸耳。
蹇卷第七
1 人困乃正,命順乃奇。以正化奇,止為樞也。
2 事變非智勿曉,事本非止勿存。天災示警,逆之必亡;人禍告誡,省之固益。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3 視己勿重者重,視人為輕者輕。患以心生,以蹇為樂,蹇不為蹇矣。
4 窮不言富,賤不趨貴。忍辱為大,不怒為尊。蹇非敵也,敵乃亂焉。
釋怨卷第八
1 世之不公,人怨難止。窮富為仇,彌禍不消。
2 君子不念舊惡,舊惡害德也。小人存隙必報,必報自毀也。和而弗爭,謀之首也。
3 名不正而謗興,正名者必自屈焉。惑不解而恨重,釋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無結焉。
4 寬不足以悅人,嚴堪補也。敬無助於勸善,諍堪教矣。
心卷第九
1 欲無止也,其心堪制。惑無盡也,其行乃解。
2 不求於人,其尊弗傷。無嗜之病,其身靡失。自棄者人莫救也。
3 苦樂無形,成於心焉。榮辱存異,賢者同焉。事之未濟,志之非達,心無怨而憂患弗加矣。
4 仁者好禮,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顯其心哉。
修身卷第十
1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2 納言無失,不輟亡廢。小處容疵,大節 堪毀。敬人敬心,德之厚也。
3 誠非致虛,君子不行詭道。禍由己生,小人難於勝己。謗言無懼,強者不縱,堪驗其德焉。
4 不察其德,非識人也。識而勿用,非大德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