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劉常,博士、副教授,長期從事中國語言文學、軍事思想與軍事歷史、國家安全戰略研究,承擔北京大學等高校軍事理論、軍事文化課程教學任務,出版專著7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持參与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課題多項,多次獲學術科研成果獎勵。
目錄 前言
歷史為什麼選擇了戚繼光
卷之一《束伍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兵員選取:材力膽氣兼備,威嚴恩信疊加
(二)武器配備:長短刺衛相合,少長因材授器
(三)戰陣之基:十萬營陣之眾,伍法隊哨為首
三、《束伍篇》全文
卷之二《號令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練習通信指揮,整齊三軍耳目
(二)指揮手段務求靈活多樣
(三)戰場號令執行務求切實高效
(四)號令訓練養成應當直觀明白
三、《號令篇》全文
卷之三《陣令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申明戰場紀律以威服眾心
(二)臨陣退避的多種情形應對
(三)治軍不嚴的後果連坐承擔
(四)保密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條件
三、《陣令篇》全文
卷之四《諭兵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行軍紀律:軍中不許喧嘩說話為第一要緊事
(二)群眾紀律:借宿百姓家中不得混亂行伍擾民滋事
(三)思想動員:精習武藝並服從管理
(四)賞罰準則:不論親疏貴賤令出必行
三、《諭兵篇》全文
卷之五《法禁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訓練管理重在日常:形成合力才有戰鬥力
(二)號令傳遞重在簡明
(三)軍中禮儀:兼顧情理以法為先
三、《法禁篇》全文
卷之六《比較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武器裝備的標準化:學習戰鬥技能最忌花架虛功
(二)體能訓練實戰化:人之血氣用則堅,怠惰則脆
(三)考核標準的精細化:訓練標準應當高於實戰標準
(四)成績評定的階梯化:以比試較量成績為依據
三、《比較篇》全文
卷之七《行營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行軍途中禁令
(二)野外宿營禁令
(三)陸兵舟行禁令
三、《行營篇》全文
卷之八《操練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列陣操練:協同作戰實兵演習
(二)攻守之法:奇正迭用務求全勝
(三)戰勝追擊:圍攻之法和防敵伏兵
(四)分合之妙:由隊至營層層操練
三、《操練篇》全文
卷之九《出征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動態感知戰場:三軍所恃,哨探為先
(二)根據地形靈活變換行軍隊形
(三)遇到突發情況要以有制之兵應對
三、《出征篇》全文
卷之十《長兵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長兵必短用:兵器使用的辯證法
(二)實戰槍法不同花槍:營陣槍法欲簡欲疏
(三)武器製作要以實用為重要原則
三、《長兵篇》全文
卷之十一《牌筅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防衛武器的選用要充分考慮敵我情勢
(二)攻守一體,防守的同時要做好進攻的準備
(三)武器要得人而用之方可以制人
(四)精良的武器足以壯膽助氣
三、《牌筅篇》全文
卷之十二《短兵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正確評估武器的客觀性能
(二)使用短兵利在速進連打
(三)短兵長用貴在虛實相濟
三、《短兵篇》全文
卷之十三《射法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射必如儀:力量調弓,兵儒相通
(二)騎射教法:勢如追風,目如流電
(三)步射教法:膽大力定,勢險節短
三、《射法篇》全文
卷之十四《拳經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拳法無預大戰,卻是初學入藝之門
(二)一招制敵: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三)既得藝,必試敵,切不可以勝負為愧
三、《拳經篇》全文
卷之十五《諸器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布城的要義是使敵無法窺我虛實
(二)布城的優勢是延長我方備戰時間
(三)布城與武器相配合構成野戰工事
三、《諸器篇》全文
卷之十六《旌旗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名將所先,旗鼓而已
(二)以統一指揮打造節制之兵
三、《旌旗篇》全文
卷之十七《守哨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析
二、精要新解
(一)烽堠為邊防第一要務,自古名將必先斥堠
(二)南兵北用將守烽堠之法用於北部邊防
(三)捍衛之方,惟在戰守而已
(四)從守哨窺探明代的邊防理論
三、《守哨篇》全文
卷之十八《水兵篇》邏輯脈絡及經典思想
一、篇題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