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牛津通識《全球經濟史》作者代表作,《大分流》所在普林斯頓西方經濟學叢書重磅作品,帶領讀者總覽蘇聯各時期經濟發展狀況,探討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採取的多種應對措施、各種措施帶來的後果等,具有國際影響力。內容簡介
有人說,蘇聯的共產主義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實驗,也是其最大的經濟敗筆。通過重新計算國民消費並運用經濟學、人口統計學及多種模型,作者得出了驚人的具有挑釁性的觀點:蘇聯是20世紀最成功的發展中經濟體。此外,作者將蘇聯與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進行多維度的比較,為其評價提供了有意義的背景。 作者認為,受益於小麥出口,俄國經濟於19世紀開始發展,卻始終難以實現現代化的經濟增長。1928年至1970年,「五年計劃」的成功使蘇聯經濟得以迅速成長。即使在斯大林主義時期,1930年代重工業的建立也使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速,人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特別是那些移居城市的農民。由於重要資源都被轉移至軍方,或是蘇維埃領導人的投資浪費,1970年代以後,蘇聯經濟發展處於停滯狀態。 作者對蘇聯衰落的解釋與那些強調激勵問題,以及管理者未能按照計劃行事的分析正好相反:蘇聯衰落恰恰因為計劃得到了執行,問題的實質在於計劃不合理。蘇聯社會主義的優勢在於,高層指令可以帶來巨大的變化。重工業的擴張以及利用產出目標和軟預算來指導企業的做法適合1930年代的情況,並被迅速採用,實現了投資和消費的快速增長。到1970年代,好決策與壞決策之間的比例在降低。戈爾巴喬夫總統與其他蘇聯領導人一樣富有膽識和想象力,但他的經濟改革方向並不正確。由於最高領導層的想象力出現問題,經濟停止了增長。於是,蘇聯體制早期的優勢變成了它的巨大弱點。作者簡介
羅伯特·C 艾倫,牛津大學經濟史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致力於經濟史、技術革新和公共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著有《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視》等。目錄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