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旅遊作為推動城鄉發展、助力區域脫貧致富的重要「催化劑」,常被作為關鍵手段引入區域發展及生態治理實踐。在此過程中,對景觀要素進行區別化建構利用,往往會催生不同的旅遊發展結果,進而導致兩種相離的生態環境狀態。一是在生態環境優勢區,景觀要素的非理性建構會打破生態系統的平衡,擾亂旅遊環境秩序,致使旅遊地生態環境惡化,讓旅游業成為破壞生態秩序的「罪魁禍首」。二是在生態環境脆弱區,景觀要素的合理建構利用會加固生態系統的平衡,豐富景觀生態,使旅游業成為維護生態秩序的「穩定劑」。本書遵循「生態重塑—價值凝結—效益溢出」的邏輯主線,藉助「自然主體」和「社會主體」的交替觀察視角,分析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生態與旅遊的關聯關係;探究沙漠景觀建構效果、價值與功能的時序性演化形式與空間表徵形式;測量景觀要素建構產生的生態系統旅遊服務價值與旅遊社會福利;辨析景觀要素建構與旅遊地可持續發展之間的互構關係。作者簡介
董寶玲,1984年生,貴州貴陽人,管理學博士,貴州師範大學講師、碩導,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青年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旅遊地理、旅遊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主持貴州省統戰理論政策研究項目、貴陽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國家民委貴州師範大學基地項目等十余項,參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在Heritage Science,《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獲民盟中央省部級優秀論文1項(排名第一);1篇研究報告被貴州省團省委統戰部採納;1篇研究報告獲貴州省安順市副市長肯定性批示。目錄
1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