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旅遊地生態環境與景觀要素的互構研究-以寧夏沙坡頭為例 董寶玲 978751367857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經濟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6
商品編號: 978751367857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沙漠旅遊地生態環境與景觀要素的互構研究-以寧夏沙坡頭為例
ISBN:9787513678575
出版社:中國經濟
著編譯者:董寶玲
頁數:26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054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旅遊作為推動城鄉發展、助力區域脫貧致富的重要「催化劑」,常被作為關鍵手段引入區域發展及生態治理實踐。在此過程中,對景觀要素進行區別化建構利用,往往會催生不同的旅遊發展結果,進而導致兩種相離的生態環境狀態。一是在生態環境優勢區,景觀要素的非理性建構會打破生態系統的平衡,擾亂旅遊環境秩序,致使旅遊地生態環境惡化,讓旅游業成為破壞生態秩序的「罪魁禍首」。二是在生態環境脆弱區,景觀要素的合理建構利用會加固生態系統的平衡,豐富景觀生態,使旅游業成為維護生態秩序的「穩定劑」。本書遵循「生態重塑—價值凝結—效益溢出」的邏輯主線,藉助「自然主體」和「社會主體」的交替觀察視角,分析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生態與旅遊的關聯關係;探究沙漠景觀建構效果、價值與功能的時序性演化形式與空間表徵形式;測量景觀要素建構產生的生態系統旅遊服務價值與旅遊社會福利;辨析景觀要素建構與旅遊地可持續發展之間的互構關係。

作者簡介

董寶玲,1984年生,貴州貴陽人,管理學博士,貴州師範大學講師、碩導,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青年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旅遊地理、旅遊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主持貴州省統戰理論政策研究項目、貴陽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國家民委貴州師範大學基地項目等十余項,參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在Heritage Science,《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獲民盟中央省部級優秀論文1項(排名第一);1篇研究報告被貴州省團省委統戰部採納;1篇研究報告獲貴州省安順市副市長肯定性批示。

目錄

1 緒論
1 1 研究背景
1 2 問題提出
1 3 研究目標與內容
1 4 研究意義
1 5 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2 理論基礎與研究進展
2 1 脅迫生態學
2 2 景觀與景觀生態學
2 3 沙漠旅遊與沙漠旅遊地
2 4 自然的社會建構
2 5 本章小結
3 研究設計
3 1 研究區概況
3 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3 3 本章小結
4 生態環境與區域旅遊發展的關聯過程及階段性特徵
4 1 生態脅迫治理與旅遊發展的沉寂階段(1984年以前)
4 2 生態穩步優化與旅遊發展的自組織階段(1984—1994年)
4 3 生態持續向好與旅遊開發的市場化運作階段(1994—2007年)
4 4 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旅遊發展的提質升級階段(2007年至今)
4 5 本章小結
5 自然、文化與社會景觀要素的建構測量與表徵
5 1 自然景觀要素建構的效果與表徵
5 2 文化景觀要素建構的效果與表徵
5 3 社會景觀要素建構的效果與表徵
5 4 本章小結
6 景觀要素建構對區域旅遊社會福利的影響
6 1 變數間的邏輯關聯
6 2 量表編製與數據收集
6 3 研究假設與理論模型
6 4 結果分析
6 5 本章小結
7 景觀要素建構與旅遊地可持續發展的互動關係
7 1 生態環境壓力促使沙漠景觀要素改善
7 2 景觀功能拓展促進沙漠旅遊地提質升級
7 3 景觀維護慣習助力沙漠旅遊地可持續發展
7 4 本章小結
8 結論與展望
8 1 研究結論與實踐啟示
8 2 研究創新、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