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論叢.第3輯.第2卷-總第6卷 楊建波 石鋟 張鵬飛 978757721752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7721752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大學語文論叢.第3輯.第2卷-總第6卷
ISBN:9787577217529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楊建波 石鋟 張鵬飛
頁數:28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033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選題打造的是全國唯一的大學語文專業叢書。以發展母語教育、弘揚母語文化為宗旨。大學語文是高校唯一一門對學生進行母語教育、傳授母語文化的課程。它憑藉以漢語為載體的文學經典與文化經典培養學生熟練地運用漢語閱讀、說話、作文的能力;培養學生以藝術的眼光品味欣賞漢語的能力;培養學生從文化的層面解讀漢語的能力。語言是大學語文的本質特點。本選題力求在抓住語言這個本質特點的基礎上,建立大學語文完整的理論體系與教學體系、構建符合漢語特點的中國大學語文教育體系。大學語文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鑒於它強烈的綜合性,本選題倡導建立以大學語文為核心的大學語文課程群。文學、語言、美學、歷史、哲學、教育等各人文學科都在本選題應有的範圍之內,它們應成為支撐大學語文核心課程的基礎學科。

內容簡介
大學語文主要在於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也就是對民族語言、文學、文化的興趣,讓學生體味語文之美,人文之美,培養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親近感、自豪感。大學語文同時具有綜合性和工具性特點,強調人文性的同時重視讀寫訓練。《大學語文論叢》主要登載學者專家、大語教師及其課程群裡其他教師的學術成果與教學成果,突出理論性與實踐性,以期構建大學語文完整的理論體系與教學體系、構建符合漢語特點的中國大學語文教育體系。擬設欄目包括”課程與教學”“教材與教法”“教師與學生”“學科覽勝”“學術集萃”“文化擷英”“佳作咀華”“微型論壇”等。

作者簡介
楊建波,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會長、武漢地區大學語文研究會名譽會長,曾任武漢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湖北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專著《大學語文教學論》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大學語文教學論的著作。《給大學語文教師的建議》是第一部將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在一起的大語著作。專著《道教文學史論稿》及《黃鶴樓晴川閣詩詞賞析》被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收藏。主編數部《大學語文》教材和教學用書,其中與尚永亮教授合編的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被*評為國家十二五本科規劃教材。與譚帆教授共同主編4輯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論壇》。主編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研究》論文集。主編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青春在路上——首屆全國大學生徵文賽獲獎作品選》。發表各類學術論文近80篇。多次獲得省市科研與教學獎。

目錄

2匡亞明徐中玉侯鏡昶大學語文應該成為獨立的學科
第一章 課程與教學
5潘文國”國際中文教育”名稱釋讀
12陳世傑高等院校通識課程設置及管理的建議——以”大學語文”和”大學美育”為例
21何二元大學語文是現代語文學科的固有課程——兼談葉聖陶先生與大學語文關係
26楊華前”四新”時期中外”通才”教育 新文科 大學語文
34張友文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發掘思政元素
39胡瓊胡俊俊陳亞平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設計——以《大學》首章 為例
44陳鑫論大學語文與中小學語文的銜接——基於《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思考
51岑澤麗龔賢武大學語文經典閱讀線上平臺建設研究
58文爽大學語文寫作教學芻論
67陳道雷PBL教學法在應用寫作課中的應用
74李海洋張一丹新疆南部區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研究
84韓曉達成”三自”標準建構”學生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芻議
90龐鳳琴”雙減”背景下家庭教育思維的轉換——以語文閱讀學習為例
95周作菊講好知音故事——談大學語文教材中知音故事的教學
第二章 教師與學生
104吳滿珍桂子山不了情
111葛東輝我的師生情教師夢
114張爽大學語文老師的班主任經驗漫談
第三章 書評
120楊建波一本以語言為軸以學生為本的好教材——讀王桂宏教授的《大學語文學本》
125呂天鶴漢語等韻圖研究的新進展——讀《明清等韻圖新探》
第四章 文化擷英
129顧明社王步高文苑賦
131施欣中學生的知識海洋和學習園地——民國《中學月刊》雜誌歷史評述及其當代借鑒
141楊燕馬麗鳳范靜華夏文明之源,悠悠古都歷史——邢臺歷史文化介紹
146竇旭峰成縣的”踩字”藝術
152姚詩聰協以款款故土之深情譜寫地域文化之讚歌——基於文獻分析法的《陝西木有啥》研究
158田蘇榮恩施民歌的修辭運用探析
165吳琳中國特色的園林化綠道——東湖綠道
169陳華再也回不去的老宅
第五章 學術集萃
174程韜光碧霄一鶴——劉禹錫
187劉詩晨鄭婭莉以”語言遊戲說”解讀李商隱的建構與批評
197安亞從《芙蓉女兒誄》看賈寶玉的叛逆精神
203何曉陽阿克西妮亞與林黛玉愛情悲劇比較
209余蘭蘭言近旨遠啟迪心性——論鄭板橋的尺牘小品
216韓建立自然意象批評的生成與傳承——以《藝文類聚》子目”月”為例
225周德清格律詩的格律簡論
234周金聲薛玉萍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師資培養及學科專業建設
244胡平邢福義先生語法研究的邏輯學底色
253方志淩張玲新媒體藝術淺論
260黃蕉風即理性而信仰:由《明鬼》篇看先秦墨家的”理性之信仰”
第六章 微型論壇
269鄒翃燕從兒子不會講方言說開去
271劉冬青”有才”是縮略語嗎?——兼與余雙人先生商榷
273鄧占雲論文學作品中的抑揚手法
277劉維用生命做教育——《中華人文實踐》序言

精彩書摘
大學語文是一門關注普及而旨在提高的語言文化課程,
其突出特點,在於把母語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通
過提高運用語言、品味文學、詮釋經典之能力來提高學生的綜
合人文素質。這裡,運用偏重於工具層面,品味偏重於審美層
面,闡釋偏重于文化層面;運用是基礎,品味、闡釋是提高。倘
若脫離了工具性,便失去了這門課程的基礎;倘若脫離了人文
性,便迷失了這門課程的方向。因而,如何使學生通過文本學
習,既強化語言的理解運用能力,又提升經典解讀和美學感悟
能力,*終由技進道,使語言的工具性借助人文性得以高層次
的轉換和昇華,便成為教育者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

前言/序言
大學語文是一門課程,研究大學語文是一門學問,教好大學語文是一種能力,為大學語文爭取發展空間是一份責任。
作為一門課程,大學語文自高考恢復後,于1978年重新開設,已走過四十餘年歷程,並取得了世所矚目的成就。然而,伴隨著社會形勢的急遽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升沉起伏、榮辱毀譽,大學語文的發展過程也備曆艱辛。從總的方面看,貫穿其間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為這門課程準確定位、如何使之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定位不准,就難以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予以科學的設計;不能成為獨立學科,就始終處於”妾身未分明”的狀態,只能在夾縫中討生活。由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組編,我和楊建波教授主編的《大學語文》尚永亮,楊建波大學語文[M]3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的”前言”中,有這樣一段話:
大學語文是一門關注普及而旨在提高的語言文化課程,其突出特點,在於把母語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提高運用語言、品味文學、闡釋經典之能力來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這裡,運用偏重於工具層面,品味偏重於審美層面,闡釋偏重于文化層面;運用是基礎,品味、闡釋是提高。倘若脫離了工具性,便失去了這門課程的基礎;倘若脫離了人文性,便迷失了這門課程的方向。因而,如何使學生通過文本學習,既強化語言的理解運用能力,又提升經典解讀和美學感悟能力,*終由技進道,使語言的工具性借助人文性得以高層次的轉換和昇華,便成為教育者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
該”前言”所說的幾點是否準確,還可再議,但突出強調這門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卻是大體無誤的。由此出發,深入探討與之相關的學科內涵及外延、人才培養類型、培養方式和目標,以及謀劃與之配套的高層級的研究生教育等舉措,提出一個具有科學性、體系性的建設方案,似乎應是構成獨立的大學語文學科的必由之路。
就學問、學術而言,大學語文研究理應具有自身的鮮明特點。一方面,其範圍是廣闊的,舉凡文、史、哲、藝等人文科學的領域均可自由出入,任意馳騁;另一方面,其對象又是具體的,有針對性的,重在從學科關聯角度細讀文本,發現問題。一方面,這種研究應具相當的學理性,倘欠缺學理性,少了嚴密的論證環節 和思想、理論的映射、抽繹,研究便會流於簡單化和平面化——這乃是當下大學語文研究常為人詬病的一大痼疾;另一方面,它又應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是對教材編寫、教學過程中所遇難題的研探,對教學藝術、教學手段的切磋,對課程內容、學科建設等一系列問題的商討——這是大學語文研究的傳統和特色,自當堅持並大力發揚。如此說來,大學語文研究應該既有廣闊的研究領域,開闊視野,又在該領域有所抉擇,深耕細作;既注重學理闡發和綜合思考,強化問題意識和理性思維,又彰顯其實用特色,以個案研究帶動線與面的開展,堅決杜絕游談無根的空泛議論和概念遊戲。這對大學語文研究者來說,較之其他單一學科或許是一個足可施展才華的機遇,同時也是一個難度不小的挑戰。
說到能力,這似乎是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一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影響力的大小乃至教育質量的高低,固然與多方面因素有關,但首要因素是教師的綜合能力,並集中體現在學術和教學兩大層面。學術偏於知,教學偏於行;行而少知,則勢難致遠;知不及行,則易蹈虛空。進一步說,倘無學術能力,欠缺豐厚的知識儲備、廣闊的學術眼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堂課縱你口若懸河,學生所得怕也寥寥無幾;倘無教學能力,缺乏開啟思維、授人以漁的科學方法,饒你學富五車,教出的弟子也未必高明。因而,如何使受教育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學習既有的知識,又善於舉一反三、從已知推知未知;既打牢語言的功底,又養成對文學的敏感;既具豐厚的學養,又有動手能力,寫得出好的文章 ?這些對大學語文教師乃至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來說,都是一種真正的考驗。這是一個高標準,但只有取法乎上,身體力行,識能兼備,知行合一,才能提升一門課程或學科的層級和段位,才能做到”強將手下無弱兵”。
至於發展空間問題,是每一學科都會面臨的問題,于大學語文而言尤為迫切。回首歷史,早在大學語文課程恢復之初,匡亞明、徐中玉等前輩學者便以不同形式振臂高呼,為其學科籌劃、教材編纂、研究會組建”道夫先路”;此後數十年中,更有譚帆、楊建波等大批學者躬踐其事,備曆辛勞;時至2019年,又有全國政協委員王燦龍就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及其現實境遇提交提案,直抒己見。實事求是地說,這些年,大學語文教師的地位是不高的,在項目申報、職稱評審等方面都受到若干不公平的對待。大學語文課程也頻頻受到來自應用寫作、通識教育之類課程的衝擊,課時減少,教學人員流失,有些高校甚至取消了大學語文課程。這裡有各種因素在起作用,但根本原因在於教育高層的政策導向。面對此一局面,求生存,謀發展,既向外用力,通過多方宣傳、呼籲以爭取話語空間和應有地位;又向內用力,夯實課程基礎,深化學術內涵,提升自我水準,便顯得格外重要了。
大概正是有鑑於此,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和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于2016年聯合創辦了《大學語文論壇》輯刊,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連續出版四輯,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現由湖北大學文學院、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與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合作,以系列叢書的形式,每年推出兩輯《大學語文論叢》,內設”課程與教學”“教材與教法”“教師與學生”“學科探源”“書評”“文化擷英”“學術集萃”“文藝爭鳴”“佳作咀華”“微型論壇”等不同板塊。這是繼《大學語文論壇》之後大學語文界的又一盛事,它既是為大學語文教學與研究增添活力的平臺,又是向外展示大學語文實力的窗口,更是爭取大學語文發展空間的得力舉措,而從根底處說,其中流露的乃是以楊建波會長為代表的一批大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艱難環境中不懈努力、自強不息的生命激情、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對此,我深表敬意,並預祝《大學語文論叢》繼往開來,彰明學術,在風雨兼程中成為可供大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和廣大讀者遊弋棲息的精神家園。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