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徽派版畫是安徽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藝術形式在悠久的歷史變遷中自興起、鼎盛到創新、傳播外埠,已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凝聚了民間藝術家、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與集體智慧,是徽州地區集體記憶的重要載體。本書全面梳理了徽派版畫的已有研究,並以文化符號學作為切入點,對不同歷史時期的徽派版畫進行視覺符號內容的解讀,並統計各時期作品中符號出現的規律,試圖具像化地呈現其背後隱藏著的深刻的社會文化內涵。對徽派版畫視覺呈現系統的變遷及其再生產現狀的探究,對我國傳統藝術作品的發展路徑亦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作者簡介
白婧婷,女,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文化產業。發表相關學術論文數篇,參与多項國家級課題,致力於徽州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史論、符號及現代性研究。目錄
第一章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