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版畫-傳統藝術作品與記憶傳承 施瑞婷 白婧婷 李鑫宇 978751309889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02
商品編號: 978751309889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徽派版畫-傳統藝術作品與記憶傳承
ISBN:9787513098892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著編譯者:施瑞婷 白婧婷 李鑫宇
頁數:18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021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徽派版畫是安徽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藝術形式在悠久的歷史變遷中自興起、鼎盛到創新、傳播外埠,已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凝聚了民間藝術家、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與集體智慧,是徽州地區集體記憶的重要載體。本書全面梳理了徽派版畫的已有研究,並以文化符號學作為切入點,對不同歷史時期的徽派版畫進行視覺符號內容的解讀,並統計各時期作品中符號出現的規律,試圖具像化地呈現其背後隱藏著的深刻的社會文化內涵。對徽派版畫視覺呈現系統的變遷及其再生產現狀的探究,對我國傳統藝術作品的發展路徑亦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作者簡介

白婧婷,女,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文化產業。發表相關學術論文數篇,參与多項國家級課題,致力於徽州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史論、符號及現代性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緣起——時代與藝術的雙向表達
二、研究設計——尋根問道與經驗探討
(一)訪談法
(二)內容分析法
(三)參与式觀察法
第二章 徽派版畫現有文獻分析
一、基於研究主題的版畫文獻資料分析
(一)集體記憶概念
(二)藝術作品中的集體記憶研究
(三)藝術作品的再生產
(四)傳統藝術作品的傳播
(五)代際理論視域下的文化藝術傳承
(六)場域資本-慣習理論下不同藝術作品參与者之間的聯繫與影響
(七)版畫的學術研究情況
二、基於CiteSpace的版畫文獻資料分析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二)文獻分析與結果
三、樣本選擇與樣本使用
第三章 徽派版畫藝術作品中的集體記憶
一、徽派版畫的主要傳承地域
二、創作內容
(一)大量宗教內容
(二)少量通俗題材
三、傳承方式——自技人之手生髮
第四章 傳統藝術作品中的集體記憶強化
一、創作內容
(一)繪景物以寄情
(二)刻家譜以傳承
(三)插圖畫配文章
(四)明代不同地區派別的版畫插圖之比較
二、徽商對徽派版畫創作和繁榮的貢獻
第五章 徽派版畫藝術作品中集體記憶的斷裂與重構
一、清中期至20世紀30年代:斷裂與消弭
二、抗戰至新中國成立初期:重構
(一)抗戰時期
(二)新中國成立初期
第六章 徽派版畫藝術作品中集體記憶的再發展
一、新徽派版畫代表符號及作品特徵
二、優秀再生產實踐者
三、集體記憶再發展
四、傳統藝術作品中的集體記憶再生產現狀
第七章 徽派版畫的未來
一、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模式固化,現實矛盾突出
(二)作品斷層嚴重,缺乏開放思維
(三)宣傳場景單一,媒介渠道落後
(四)資源未被發掘,項目開發不足
二、基於「波特菱形理論」對徽派版畫再生產的建議與展望
(一)加大投入,創造環境
(二)反饋需求,匹配動能
(三)平衡古今,協同發展
(四)借鑒比較,取長補短
附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