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作品集涵蓋民族器樂協奏曲與民族室內樂重奏曲兩大音樂類型,精選近年來委約、首演以及整理的原創作品,兼顧可聽性與學術性。 作品集悉心甄選11首原創民樂作品。在「中國民族器樂協奏曲」篇中,有《月出》借竹笛之音勾勒出的空靈幽境,有《繁花》用二胡弓弦編織而成的錦繡圖卷,亦有《獨有風情》憑琵琶妙韻雕琢的獨特風情,還有《山丹花兒隨想》這般以琵琶為弦筆繪就的絢麗華章。在「中國民族室內樂重奏曲」篇中,有聲樂與民樂重奏《〈詩經〉二首》,其內含《鶴鳴》這一于古調中喚醒的靈韻詩章,以及《山有扶蘇》這一在雅韻里鋪陳的清新繪卷;還有仿若祥龍納福般的《龍韻》奏響的民族強音,《山中彩雲》以音符編織的夢幻雲霓,《詩畫芙蓉》用琵琶弦音暈染的絕美芙蓉圖;而由本人首演的獨奏版《粉墨》,以琵琶重奏形式,汲取戲曲唱、念、做、打的靈感,以現代技法融合吟、揉、帶、摘、滑,借傳統打擊樂的音色,盡顯琵琶的張力與表現力,展現戲曲風華;最後一首作品為委約青年作曲家劉豫徽創作的《思南·鑊耳》,其以笛簫、琵琶與鋼琴多變、飽滿的音色作為載體,描繪了一幅沐雨經霜卻又鬱鬱蔥蔥的嶺南畫卷,借鑊耳屋之意象,表達了作曲家對嶺南厚土的眷戀之情。 以上傑作精妙地融合了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曲風,體現了每一位作曲家於民族音樂創作領域的深厚沉澱,彰顯了他們對中國音樂文化的深刻洞察與不懈追尋。期望這本作品集能夠為各大專業院校和綜合類大學藝術學院的民樂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添磚加瓦,為高等院校民族音樂教學規範化提供有力依託,同時助力當代中國民族音樂作品的創作與繁榮。作者簡介
胡妍璐,中山大學藝術學院教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廣東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本科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從事中國民族器樂與教學研究工作,長期開設中山大學藝術美育通識課程。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高校學生藝術素養、音樂表演美學等方向研究。 曾赴新加坡、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及地區演出和進行音樂文化交流,與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管弦樂隊、上海愛樂樂團、寧波交響樂團等合作;曾參加「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絲路暢想》新作品音樂會、由俞峰院長指揮授課的「立德樹人·美育啟智」高雅音樂普及暑期大師公開課、二十國集團上海分會場演出、全國藝術院校民族室內樂高峰論壇、「絲竹之夜」名家名曲音樂會、第二屆「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大會開幕式、《西域流光》中國彈撥·擊樂音樂會;參与錄製廣東衛視「藝脈相承」中山大學藝術學院專場,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音樂頻道法語欄目、《音樂公開課·走進中山大學》《音樂公開課·走進四川大涼山》等。目錄
中國民族器樂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