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上海越劇-尤伯鑫藝術文論集 尤伯鑫 97875671522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77
商品編號: 978756715221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遇見上海越劇-尤伯鑫藝術文論集
ISBN:9787567152212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著編譯者:尤伯鑫
頁數:30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011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為作者多年撰寫的越劇藝術評論與越劇藝術家藝壇生涯回憶文章的結集。全書分成六輯:「品藻雪芬」為研究袁雪芬系列專論。「門外談藝」研究越劇經典劇目《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紅樓夢》的創作;傅全香、戚雅仙、張雲霞、呂瑞英、金採風、畢春芳等創造的流派藝術。「大家說戲」主要是記錄整理袁雪芬代表作《祥林嫂》劇本創作與表演藝術;傳全香、陸錦花的《情探》表演藝術。「說是道非」主要是對劇本創作、唱腔創作、舞台演出、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現象和問題進行針砭與評說。「舞台轍痕」主要是在主持劇院工作期間對管理和劇目生產、演出市場一些課題,進行總結。「昨夜星辰」主要是記敘老一輩藝術家的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多年撰寫的越劇藝術評論與越劇藝術家藝壇生涯回憶文章的結集,內容主要涵蓋:袁雪芬研究系列專論;越劇經典劇目《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紅樓夢》的創作;老一輩藝術家傅全香、戚雅仙、王文娟、張雲霞、呂瑞英、金採風、畢春芳等創造的流派藝術;徐玉蘭、傅全香、王文娟、張桂鳳、金採風等青年時期的粉墨生活;著名演員史濟華、張國華、沈于蘭、汪秀月、胡佩娣、方亞芬、華怡青等的藝術業績和特色;探討上海越劇男女合演六十年的歷史與現狀、成績與問題;對劇本創作、唱腔創作、舞台演出、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現象和問題的針砭與評說;主持劇院工作期間對管理和劇目生產、演出市場的一些課題,如青年演藝人才培養、創新劇目資金投入機制、上海越劇西部行等所做的探索的總結。

作者簡介

尤伯鑫,早年曾從事藝術研究,記錄總結袁雪芬、傅全香、陸錦花、張桂鳳等老藝術家的表演藝術。長期任職于上海越劇院,歷任劇院黨總支書記、總經理、院長。在主持劇院期間,致力於做強上海越劇品牌。多年來特別是2008年退休以後,就袁雪芬「新越劇」實踐、四大經典劇目創作、藝術家表演藝術成就、男女合演及青年演員培養等課題進行探討、總結和研究,寫成一批文章發表于中央和省市一級報刊。主編《說戲論藝——上海越劇院建院30周年舞台藝術文選》《百年瞬間——上海紀念越劇百年活動紀實》。《越劇〈紅樓夢〉初探》一文獲第十四屆田漢戲劇獎評論二等獎。

目錄

序言:我與「上海越劇」的因緣
品藻雪芬
她引領越劇驚艷變身、鑄造輝煌——紀念袁雪芬誕辰百年
袁雪芬:做有靈魂的演員
當年那些越劇界的「盜火者」
越劇「話劇化」與去「話劇化」——從周信芳批評越劇「話劇化」說起
袁雪芬的劇目經典化與舞台邊緣化
大演員的本色
袁雪芬,一個大寫的「人」
門外談藝
越劇「梁祝」蝶變:骨子老戲如何煉成經典
越劇《紅樓夢》的三大貢獻
越劇《紅樓夢》初探
「上越」經典《西廂記》解讀
博採眾華成一家——越劇名旦傅全香
越劇「袁派小花旦」何以各成一派
年齡允許的話,都想重新來一遍
越劇喜劇藝術 畢派獨領風騷——兼談越劇流派的斷流問題
越劇男女合演的四個關鍵詞——致走過一個甲子的上海越劇男女合演
一出老戲再唱百年
幕後伴唱:越劇創造的新程式
大家說戲
值得花畢生精力塑造的藝術形象——談《祥林嫂》的改編和表演藝術
「不懂得生活,也就不懂得戲」——關於袁雪芬說祥林嫂表演的補記
《情探》演出記
人生自是有情痴——聽傅全香、陸錦花說戲札記
王文娟和她演的林妹妹
說是道非
年年難唱年年唱
也談「四十比一」
同行非冤家
「紅樓」論語三則
順乎天意,悅乎民心,發展自己
看人不看戲——對《舞台姐妹情》的一點冷思考
演員,當是戲曲唱腔創作第一人
舞台轍痕
人才:劇院建設的重中之重
給青年一個成才的舞台
越劇「70后」「80后」將走得多遠?
蝴蝶翩翩夢成真
「紅樓藝術公司」對發展演出產業的探索
鄉音闋闋訪故人——2003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赴台演出致詞
2006年訪新加坡演出獻詞
盛舉 盛事 盛會
上越,與秋天有個約會——上海越劇院建院50周年慶祝活動回顧
15年前,上海越劇行進在西部
紹興「小百花」與上海的情緣
走進越劇的醫科大學生
《說戲論藝》後記
《百年瞬間——上海紀念越劇百年活動紀實》畫冊跋
退休感言
昨夜星辰
梅花香自苦寒來
鄉音倍親 同胞情深——記上海越劇院在香港的演出
越劇《紅樓夢》排演二三事
一套《紅樓夢》人物畫片
越劇《玉卿嫂》,我們從頭說起
名副其實的越劇「男寶貝」——記越劇男演員史濟華
成如容易卻艱辛——記越劇優秀男演員張國華
沈于蘭易釵為弁多才藝
入門正 立志高——記上海越劇院演員汪秀月
春泥護花花更妍——越劇青年演員胡佩娣拜師以後
扮演林姑娘的姑娘——記越劇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林黛玉飾演者華怡青
魏金枝:少年「的篤迷」
附錄
越劇對談
上海越劇品牌如何打造
上海越劇:在「行走」中捕捉髮展機遇
台上眾演員邊介紹邊唱 台下眾部長邊學邊鼓掌
45萬元激活了《梅龍鎮》
買票看戲天經地義
新秀挑大樑,舞台正青春——與網友共聊「越苑青春風」專場演出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