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20世紀上半葉較有影響的斷代文化史著作,也是陳安仁文化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全書包括兩編,分別探討中國的上古及中古文化,敘列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文化形態,書中涉及政治、風俗、家族制度、商業、交通、幣制、官制、軍制、法制、宗教、美術、教育、文學等,旨在揭示中國文化史的完整發展脈絡及其價值。本書可與陳安仁的《中國近世文化史》合為一部文化通史。本次改版,主要修改出版說明並統一版式,對正文內容等均不作改動。後續將重新設計封面,並保持叢書一致。作者簡介
陳安仁(1889—1964),字仁甫,廣東東莞人。早年畢業於廣東高等師範學校。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翌年春,參与援助黃花崗起義。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后,出任廣東新軍軍部秘書。辛亥革命前後在廣州等地參与編輯《覺魂》《天聲》等資產階級革命派報刊。1918年任南洋英屬華僑教育總會議長。1924年任嶺南大學政治訓育主任兼教授。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編審委員。1929年任國民政府僑務委員。1931年,被廣州中山大學聘為教授,講授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近代政治史、文化史、中國文學史、孫先生之思想及其主義等課程,並在東莞創辦明智學校。抗日戰爭爆發后,陳安仁積極投身抗日。1938年任第七戰區編纂委員會委員。1944年任第九戰區少將參事。1946年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兼任國民政府外交委員會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商法委員會委員。晚年在東莞創辦了多所中學。1949年後赴香港,在崇基學院、珠海學院教授中國文化課程。1964年因病在香港逝世。目錄
出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