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傳 任茂谷 978721311908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浙江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47
商品編號: 978721311908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疆棉花傳
ISBN:9787213119088
出版社:浙江人民
著編譯者:任茂谷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983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新疆棉花傳》全景展現新疆棉花從絲路古道傳入到現代棉田的發展歷程。本書以歷史為經緯,為棉花作傳,深入挖掘新疆棉花在綠洲文明、邊疆開發、國際貿易中的特殊地位。通過田野調查與歷史文獻互證,講述棉花種植如何塑造地域經濟生態與文化認同。作者任茂谷耗費三年時光,足跡遍佈天山南北、昆侖腳下的棉產區,搜集第一手資料,細緻梳理了棉花產業的現代化轉型軌跡,為洞悉新疆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打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視角。本書入選中國作協2024年度”作家定點深入生活”項目。作者歷時3年,跋涉天山南北,採訪40多地,100多個單位和個人,爬梳30多部史志。
用心血澆灌世界級長絨棉,講述動人的中國故事。

作者簡介
任茂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新疆金融作家協會主席,新疆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著有散文集《心在橫渡》《牽著心海的湖岸線》等五部,長篇紀實文學《天山雪松》,劇本《黑名單》《大梨樹村傳奇》,長詩《生命的甘甜水》,中短篇小說《河狸》《旱獺》《雪帖》《鞋子丟了》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等少數民族語言。曾獲新疆第五屆”天山文藝獎”散文獎,第三、第四屆中國金融文學獎。

精彩書評
棉田裡的文明史詩,震撼人心的傑作,細膩描繪新疆棉花的歷史變遷,以棉花為媒介,重新勾勒了世界對新疆的認知框架,深刻揭示新疆如何憑藉一朵棉鈴撼動全球產業版圖。
——邱華棟 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新疆棉花傳》是一部新疆棉區從戈壁荒漠蛻變為世界規模最大頂級棉區的宏大敘事,以科學視角、人文情懷,揭示了新疆棉花從自然種植到全程智能機械化的發展歷程,以及現代農業科技對新疆生態、農業、民生的深刻影響。
——喻樹迅 中國工程院院士、棉花遺傳育種專家

目錄

序 言 一塊黑色的印跡
第一章 大地奇跡
第二章 菩薩蠟染和紅棉裙
第三章 白疊與吉貝
第四章 美洲棉與非洲棉
第五章 北緯之北
第六章 白色地衣與小黑龍
第七章 白銀王國與拾花大軍
第八章 種棉花變成輕鬆的事兒
第九章 種子生長
第十章 智慧田野
後 記 雜交和孕育

前言/序言
序言 一塊黑色的印跡

棉花給我最早的記憶,是一顆糖的褒獎和一場痛打,以及留在身上的終生印記。
7歲那年的初冬,經過春天割草、夏天拾麥穗、秋天在場院和莊稼地裡撿糧食,直到下了第一場雪,全村進入冬閒,我還在想著到哪兒搜撿一些能吃能用的東西。我媽除了不讓我惹是生非,就是讓我不停地幹活,幹別人家孩子不幹的活。
有一天,我到生產隊那塊被羊群啃過多遍的棉花地,摘幹枝上沒有開花的”死桃子”(棉鈴)。那天運氣真好,我在一個背陰的角落發現了一小片晚長的棉花,幹枝上吊著不少包得緊緊的”死桃子”。摘了半籃子,連蹦帶跳提回家。我媽看見高興壞了,獎給我一顆小米粒大的糖。回想起來,那顆糖應該不止小米粒大,因為特別金貴,特別不經吃,在我的記憶裡就成了小米粒那麼大。反正很小,肯定不會大過玉米粒。特別甜,放進嘴裡就沒了,但甜味讓唾沫不停地冒泡泡,咽進肚子裡持續膨脹,放大到全部神經,讓本來跑累的腿腳又歡蹦亂跳。
我興奮地去找隔壁鄰居,我的死黨秋富,一起下河灘”打側側”,就是城裡人說的滑冰。秋富比我大1歲,但個子比我矮,膽子比我小。
河裡有一個小水潭,剛封凍,冰是透明的,能看見水裡的蛤蟆蹬腿游泳。我倆踩上去,冰”嘎巴嘎巴”作響。秋富退了,我大著膽子滑起來,薄冰貼著水面晃動,忽忽悠悠的特別好玩。我滑了一圈,沒有事兒。第二圈滑到中間,快要回到岸邊時,突然一聲脆響,冰破了,”嘩啦”一聲,我掉進水裡。唾沫裡的甜泡泡頓時消失。我驚慌起來。好在水潭不深,我已學會了幾下狗刨,連滾帶爬上了岸。
棉衣棉褲都濕了,回家肯定挨揍。趁太陽還在,我們找了一個避風灣,點起一堆火烤衣服。秋富幫著加柴草,我轉著身子烤。好不容易烤到半幹時,左腿胯部冒起煙,棉褲著火了。棉花著火就像熔化,撲打不頂用。火”嘩嘩”燒到肉,我痛得倒地打滾。棉褲上的火壓不滅,還有擴大之勢,情急之下,我只能滾進水裡。火滅了,我成了一條凍狗。棉褲的左腿胯部燒了一個巴掌大的洞。我硬著頭皮回到家,”接受”了我爹的一頓痛打。
我爹收手後,我媽把我扒光塞進被子裡,翻箱倒櫃找棉花要給我補棉褲。她明知道找不到,還是把能找的地方翻了個遍,最後坐在炕沿上,歎著氣翻看棉被。她似乎想拆開被角,掏一把棉花出來。被子太薄,掏出一把,就不好再攤勻。她猶豫了好一陣,放下被子,下炕去剝我摘回來的”死桃子”。
她在木墩上把”死桃子”一個一個敲開,撕出裡面僵硬的白絮,用擀麵杖捶打了一夜。直到天亮,那些白絮也沒有像好棉花一樣暄起來。早晨太陽出來了,她只好拿出一部分,給我補進棉褲裡,裡外各打了一層補丁。
這些沒有成熟的棉絲原本不會單獨用,它能幹什麼呢?夏天拆洗被子時,裡面的舊棉花放在太陽下曬兩天,為了節 省彈棉花的錢,我媽用手一點一點撕松撕軟撕暄,把那些沒有長成的棉絲續進去,混在一起,增加被子的厚度。或者紡線時,混到好棉花裡一起紡,不太影響棉線的韌性。單獨補進棉褲裡,沒幾天就不知滑漏到哪兒去了,原來的那個大洞只剩下兩層補丁布。
那年冬天,天氣格外冷,風格外硬,繞著沒有棉花的空洞,刀子一般在我的左腿胯上剜削。整個冬天,我覺得那個地方貼了一塊厚厚的冰,開春脫掉棉褲,冰涼的感覺還留在肉上。那片皮膚變成了紫黑色,像胎記一樣,隨著我的長大而長大,隨著我的衰老,顏色變深,像一塊巴掌大的茄子皮。
童年的興趣是一個岔路口,向左上山,向右下河,長大後的差別可就大了。我出生在缺水的黃土高坡,村裡的一條小河,除去掉進冰窟窿的那一次,給我的大多是快樂。很小學會狗刨,稍大一點兒就能游泳。長大後到了新疆,膽子大,去的地方多,江河湖海,見水就敢下,似乎有些天生的魚性。
我很早就是烏魯木齊紅山冬泳俱樂部的會員,游泳是工作之餘最大的一件正事兒。一年四季,只要不外出,沒有特殊的事情,天天都去遊一趟。到了游泳池,想盡各種辦法,不讓人看見左腿胯的那塊黑皮。無論是坐還是站,總是側身向右。泳友中有幾位紋身愛好者,在胸、背、肩、臂、腿等部位,有紋一條大鯉魚的,有紋崇拜偶像的,有紋一些特別圖案和文字的。這些人的特點,體形健壯,肌肉發達,皮膚緊致,一個個又帥又牛氣。我也動了紋身的念頭,想廢物利用,把這塊難看的皮紋成一隻烏龜、一頭黑熊或者一隻大蜘蛛。因為受傳統文化影響太深,腦袋裡的一道藩籬始終不能突破,躍躍欲試幾次,還是作罷,只好帶著這塊另類的皮膚,接受他人異樣的目光。
這塊黑色的印跡伴我終生,猶如蜘蛛吐絲,連著一根細細的棉線。線頭做成的撚子,穿過煤油燈烏黑油亮的尖嘴,燃起一粒黃豆大的光苗。紅黃交替的燈光定格了我的童年,微弱而幽深,搖曳在記憶裡,照向遠古,讓我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棉。

童年的光苗,在心裡不停地放大,照耀我沿著閱讀的小路,登上一個又一個知識的臺階。
前面的路沒有止境,一座座高山還在遠方,那粒小小的光苗,放大到光芒萬丈,貫通天地,照亮白天和黑夜。我心裡的棉花變成了滿天的白雲,翻閱很多書籍,探尋這種潔白溫暖的物質背後的秘密。如同站在高高的臺階,懸崖跳水,縱身一躍,紮向深深的大海,順著一束亮光游向深邃的遠古時代,去看地球上棉花的起源。
我到新疆那一年的秋天,有同事買了當年的新棉花,加工成棉被芯寄給老家的親戚。年底有回老家探親的人也會帶幾床新棉被芯。幾年後,我成了家。我媽在我來新疆之前,已經去世了。我結婚時,經濟不寬裕,沒有回家辦婚禮,家裡的親人沒有來新疆。兩個姐姐給我做了兩床新被褥。我爹寫信說,無論我何時回家去,都會給我留著。
又過了幾年,我帶著妻子回家探親。我爹收到信,提前把那兩床被褥從箱子裡拿出來,曬了好幾天。我剛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我,這是給我的家產,讓我回新疆時帶走。我在新疆不缺棉被,臨走時送給了二姐。
後來,我也給老家寄新棉花、新棉被芯、新棉布。老家親戚中有人結婚,用新疆棉被芯做婚床上的大紅被子,參加婚禮的女賓摸來摸去,很是羡慕。遇有辦喪事,用新疆寄回去的白棉布做孝衣、孝帽子,事筵會顯得隆重。老家的風俗,凡是戴孝的人,葬禮之後,孝衣、孝帽歸本人。因為新疆的白棉布質量好,親戚後人爭著當孝子,能得到七尺好棉布,當孝子有什麼不好呢?窮地方薄養厚葬,戴孝的人多,葬禮顯得隆重,孝子賢孫們感覺有面子,認為會得到先人更多的蔭福。
我生活在新疆,總是看到大片的棉田。每至秋收季節,地上的棉花比天上的白雲多,讓我覺得新疆天然盛產棉花。
太陽對大地的恩賜本是公平的,但灑在新疆的陽光,含有特殊的金色質地。照耀的時間更長更明亮,更有利於植物的生長。新疆的夏季,日照充足,最長時一天有16小時以上,農作物能充分吸收陽光的熱量。晝夜溫差大,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氣溫降低抑制養分流失,有利於果實儲存能量。這樣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合棉花種植,產出的棉花有更好的品質。降雨少,氣候乾燥,棉花生長過程沒有潮濕環境,纖維的絲光性、柔韌度極好。
新疆是中國最早的棉花種植區之一,20世紀50年代之後,在天山北坡的瑪納斯河流域,科研人員突破了北緯44度不產棉的氣候瓶頸,引入早熟的陸地棉優良品種,逐步形成南疆、北疆、東疆三大棉花種植區。
20世紀90年代之後,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大棉區種植面積下降,棉花生產的重點向新疆轉移。新疆棉花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種植水平提高,產量成倍增長,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最集中的優質棉花種植區。
我與童年好友秋富聯繫,告訴他新疆棉花的種種奇跡,幾次動員他來新疆承包土地種棉花。他本人有些動心,家人不同意,只好作罷。後來,他也離開家鄉,在晉南安居樂業。

我生活在新疆,感覺棉花無處不在,因為太常見,差點兒忘了棉花是植物界的一個奇跡。我用棉花紡織的衣物,貼身穿,睡覺蓋,把孩子裹在純棉織物的繈褓裡,過著理所當然的生活。有一天,突然向自己發問:假如沒有棉花,生活將會怎樣?沒有棉花,我睡覺的床上可能會鋪皮毛或麥草,穿羊毛、亞麻或絲綢材質的衣服。這些東西不好清洗,替換頻率必然降低,長此以往,不利於身體健康。
我經常看到大片大片的棉花地,看到一株株棉花,小樹一樣站成無邊的矩陣,齊整而強大,不由得對它們讚美: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唯有棉花,竭盡植物生長的奇跡,它以莊稼的高度,長出樹的支撐;以細密的柔軟,對抗寒冷;以純粹的白,供人間印染無限可心的色彩。
我站在大田中觀察棉花的生長。一粒種子,經過精選、脫絨,十幾次磨煉後,在千挑萬揀中誕生,種在地裡,發芽出土,長出兩片腎形的子葉,而後拔莖長出手掌狀的真葉。真葉長成長短不一的裂片,裂口連著葉掌,很像人的手,托舉植株一層一層生長。
棉花似乎知道自己的使命,主莖直立,快速長高,從葉腋處分生出葉枝和果枝。葉枝是營養枝,通常只長2—4枝,就像家庭裡的長子,輔助主莖長出果枝。一旦長出果枝,葉枝就被整枝去掉,將營養省下來留給果枝。每個果枝上會有多個果節,果節 生出蕾,開花座鈴。棉株成熟時,會有8—10條果枝,長成塔形、筒形和倒塔形,像一個結構完美的家庭。
棉花生長分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營養生長就是植株不斷長大,就像一個孩子身體發育;生殖生長則是植株發育成熟後孕育果實,二者相互作用。營養生長過盛,會影響生殖器官的形成和養分積累,進而影響棉花產量;營養生長過弱,無法滿足生殖生長的養分需求,植株早衰,影響果實的數量和質量。棉花是通過種子產生纖維的植物,從種子萌芽,到發根、增葉、長莖、分枝,完成營養器官的生長;而後現蕾、開花、結鈴、吐絮,完成生殖器官的發育,直到種子和纖維成熟,完成一次生命歷程。它有極強的生存能力,主根最多能深入地下2米,側根和眾多根毛組成倒圓錐形的龐大根系,吸收土壤深層的水分。它像極了勤儉持家的女性,吸收的養分,少部分用於自身的營養生長,大部分用於生殖生長,供養十來個潔白靚麗的女兒。
細看棉花的生長過程,每一點微小的變化都縝密精確,充滿溫情。幼小的花芽叫蕾,被三片苞葉捧著,呈錐狀三角形。待幼蕾長大,開出花朵,就像是一個家庭的兄弟姊妹。花瓣五片,大如扶桑,豔若牡丹。雄花蕊多,有近百個花藥,花絲基部合成管狀,包裹著一支雌蕊的花柱和子房,每個子房中有若干個胚珠。雌蕊接受雄蕊的授粉,受精後,每個子房發育成一個棉鈴,裡面的每個胚珠發育為一粒棉籽。
棉花纖維是由受精後胚珠的表皮細胞伸長和加厚形成的種子纖維,一粒種子上的纖維數量可達一萬到兩萬根,細細的,軟軟的,交織成茸茸的一團。
大片的棉田地,如同大地的棉被,在沙漠戈壁間,又如水意蔥蘢的青色湖泊,給土地鋪陳出水鄉的柔美。夏季開花時節,若荷花蕩漾水面;秋天成熟時,白棉映襯藍天,讓天上的吉祥降臨人間。
棉花開花時是花,作為果實的棉鈴開裂時亦如花開。綻放的花朵嬌嫩富麗,演示著仙子美幻無比的霓裳,告訴人們,紡織的未來,就是用棉鈴中的纖維,織出開花時的花那樣天然美麗的衣裳。
棉花改變著新疆大地,人們為棉花更多更好地盛開忙碌。
汗水,智慧;當下,未來每一天,每一年,每一塊土地,不同的人群,不斷創造人間奇跡。
每次看到棉花,我會下意識地去摸左胯的黑色印跡。我為新疆有這麼多的棉花高興,為遍地棉花和種植棉花的人感動。
追尋歷史,探求新疆棉花的奧秘,決定為它寫一部傳記。
是為序。

<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