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建築師的大腦》是第一本探討神經科學和建築學之間關係的書,在建築學理論領域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和富有啟發性的研究。作者探索了建築思想在過去500年中的不同時刻,作為哲學、心理學和生理學理論的認知表現;通過當代神經科學的非凡見解來看待建築思想,特別是在過去十年中它們取得了驚人的進步;還從建築經驗的多感官性質到模糊性和隱喻與創造性思維的本質關係,論證了一些永恆的建築思想的神經合理性。
本書適合哲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本科生以上的學生閱讀。
作者簡介
哈裡 F 馬爾格雷夫(Harry Francis Mallgrave),當代西方有名建築史家,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的榮譽退休教授,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榮譽會員。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建築學博士學位,除教學外,還擔任過建築師、翻譯、編輯和獲獎學者。他出版了十幾本與建築歷史和理論相關的書籍,最新的出版著作包括:《從對象到體驗:設計的新文化》(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The New Culture of Design,2018)、《建築與體現:新科學與人文對設計的影響》(Architecture and Embodimen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for Design,2013)等。
譯者簡介
魏劉偉,男,1986年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史博士,現任教於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天文學史、科學哲學和語言文化。曾在《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科學與社會》《世界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數篇,並有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出版《製造自然知識:建構論與科學史》《模型與認知:日常生活和科學中的預測及解釋》《享受機器:新技術與現代形式的愉悅》等譯著,被《新京報》等多家媒體摘編評論。
目錄
導言001
第一部分歷史文獻
第1章 人文主義者的大腦:阿爾貝蒂、維特魯維斯和列昂納多009
第1節 《論繪畫》和《論雕塑》010
第2節 《論建築》012
第3節 費拉雷特和弗朗西斯科 迪喬治016
第4節 列昂納多018
第2章 啟蒙時期的大腦:佩羅特、勞吉爾和勒羅伊025
第1節 勞吉爾032
第2節 勒羅伊的”連續感覺”034
第3章 感覺大腦:伯克、普萊斯和奈特039
第1節 伯克與情緒生理學040
第2節 如畫理論043
第3節 如畫的建築046
第4章 先驗大腦:康德與叔本華050
第1節 康德的合目的性051
第2節 叔本華的生理學方法053
第5章 活力大腦:辛克爾、伯蒂徹和森佩爾057
第1節 伯蒂徹的作品—形式與藝術—形式060
第2節 森佩爾的”著裝”隱喻063
目錄 建築師的大腦
第6章 移情大腦:維舍爾、沃爾夫林和戈勒070
第1節 移情與藝術知覺071
第2節 情感與建築073
第3節 風格變化的原因075
第7章 格式塔大腦:感知場的動力學078
第1節 韋特海默、科夫卡和科勒079
第2節 同構082
第3節 阿恩海姆與格式塔美學的興起084
第8章 神經大腦:哈耶克、赫伯和諾伊特拉089
第1節 赫布的神經心理學理論091
第2節 諾伊特拉在建築中的生物實在論094
第9章 現象大腦:梅洛龐蒂、拉斯穆森和帕拉斯瑪098
第1節 有形與無形101
第2節 拉斯穆森論建築體驗102
第3節 弗蘭普頓和帕拉斯瑪104
第二部分神經科學和建築
第10章 解剖學113
大腦結構113
第1節 神經元114
第2節 腦幹和腦緣系統117
第3節 大腦皮層119
第4節 具身性與可塑性121
第11章 模糊性125
視覺構造125
第1節 澤基的神經美學129
第2節 抽象性與模糊性133
第3節 建築中的模糊性134
第12章 隱喻143
具身性的建築143
第1節 記憶144
第2節 意識149
第3節 創造力154
第4節 具身隱喻157
第5節 建築與隱喻161
第13章 觸覺168
感官的構造168
第1節 情緒化的大腦169
第2節 空間性174
第3節 感官的構造176
結語184
建築師的大腦184
第1節 計算機與建築188
第2節 平層效應191
第3節 抽象192
第4節 大腦的未充分利用193尾注196
參考文獻238
索引258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