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常態下,我國城市發展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義和以創新為動力的轉型路徑業已明晰,創新空間作為城市空間的有機組成部分,扮演著承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下的諸多創新活動、吸納創新人才、集聚創新主體以及協調各類人本需求的先鋒載體角色,在首當其衝的同時,亦呈現出類型多樣化、分佈廣泛化、尺度多元化以及配套精細化的發展態勢。由此可見,城市創新空間的科學建設與導控對於創新的動力作用發揮具有重要的支撐意義,其是謀划以人為本的城市、區域乃至國家「可持續」創新發展的關鍵性旗艦空間,並隨著自身重要性與獨立性的加強,作為系統化的對象被引入城市發展和規劃實踐以及城市空間研究體系已是頗為必要。 本書秉持上述思想認識,將其貫穿城市創新空間體系建構和規劃導控研究的整個過程,既是對城市創新空間研究與實踐「唯經濟」主流導向的嘗試性突破;也是將創新空間作為諸多類型城市空間的一種,進行時代性話語體繫系統建設的探索性實踐。在內容安排上,本書立足對創新、創新人才、創新主體以及創新空間等概念的認知,遴選了相關基礎理論,梳理了城市創新空間的演化脈絡與邏輯,建設性地提出了城市創新空間研究的人本框架。在此基礎上,本書從創新空間的功能、區位和尺度等屬性出發,依次探討了城市創新空間的類型、區位和尺度體系;聚焦城市創新空間的有序布局與科學發展,明確了不同層面的創新空間規劃導控框架及要點;最後提出了面向創新城市建設的政策保障建議。作者簡介
朱凱,浙江工業大學青年英才支持計劃(優青)獲得者,設計與建築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才辦執行主任,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美富布萊特(Fulbright)聯合培養博士,麻省理工學院(MIT)SPURS項目研究員(Fellow),兼職擔任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城鄉融合發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學會產業與創新空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人才與青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知識領域專家協作組專家,連續兩屆獲得全國青年城市規劃論文競賽佳作獎,連續三年獲得錢學森城市學金獎提名獎,三次獲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界年度優秀論文獎,先後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浙江省規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西湖城市學金獎十佳點子等獎項。目錄
一 理論溯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