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學偽經考》是清末民國初著名學者康有為的代表作之一。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曾參与、領導諸多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他的著述論說在當時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康有為痛心於「孔教衰、人道廢」的緣由,就在於他認為古文經學變亂了孔子的真經,使天下的學者入于迷途,所以提倡以今學變革古學,以真經廢棄偽經,從而改變政治和民俗,這是康有為撰寫《新學偽經考》的原因和目的。該書內容,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概括為五點,一、西漢經學,並無所謂古文者,凡古文皆劉歆偽作;二、秦焚書,並未厄及六經,漢十四博士所傳,皆孔門足本,並無殘缺;三、孔子時所用字,即秦漢間篆書,即以「文」論,亦無今古之目;四、劉歆欲彌封其作偽之跡,故校中秘書時,於一切古書多所竄亂;五、劉歆所以作偽經之故,因欲佐莽篡漢,先謀亂孔子之微言大義。該書一出,風靡一時,梁啟超認為該書是思想界「一大颶風」,雖然政府屢次焚板禁止,但仍有大量刻印出版。本書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光緒十七年(1891)萬木草堂本為底本,以1918年重刻本為校本。
目錄 校點説明
新學僞經考卷一
秦焚六經未嘗亡缺考第一
新學僞經考卷二
史記經説足證僞經考第二
《孔子世家》
《河間獻王世家》
《魯共王世家》
《儒林傳》
《太史公自序》
古文八條
《詩》、《書》六條
《禮》二條
《易》三條
《春秋》九條
新學僞經考卷三上
漢書藝文志辨僞第三上
《漢書·禮樂志》附
新學僞經考卷三下
漢書藝文志辨僞第三下
新學僞經考卷四
漢書河間獻王魯共王傳辨僞第四
新學僞經考卷五
漢書儒林傳辨僞第五
新學僞經考卷六
漢書劉歆王莽傳辨僞第六
《劉歆傳》
《王莽傳》
新學僞經考卷七
漢儒憤攻僞經考第七
新學僞經考卷八
僞經傳於通學成於鄭玄考第八
張竦
楊雄
杜子春
鄭興
杜林
桓譚
陳元
賈逵
徐巡
張衡
劉陶
劉珍、劉騊駼
馬日磾、楊彪、韓説
班彪、班固
王充、王符、仲長統
崔篆、崔駰、崔瑗
馬融
盧植
蔡邕
鄭玄
新學僞經考卷九
後漢書儒林傳糾謬第九
新學僞經考卷十
經典釋文糾謬第十
次第
《周易》
《古文尚書》
《毛詩》
三《禮》
《春秋》
註解傳述人
新學僞經考卷十一
隋書經籍志糾謬第十一
新學僞經考卷十二上
僞經傳授表第十二上
新學僞經考卷十二下
僞經傳授表第十二下
新學僞經考卷十三
書序辨僞第十三
《書序》條辨
《尚書》篇目異同真僞表
新學僞經考卷十四
劉向經説足證僞經考第十四
附録:重刻僞經考後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