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學內在方法 宋志明 978751537664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青年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0
商品編號: 978751537664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古代哲學內在方法
ISBN:9787515376646
出版社:中國青年
著編譯者:宋志明
頁數:36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944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中國,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比西方晚了三百余年。哲學學科和中國哲學史學科幾乎同時誕生。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哲學系,其中設立中國哲學門,指的就是中國哲學史學科。從那時算起,中國哲學史學科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了。在這段百年多的歷史區間,中國哲學史學科建設大約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為1949年以前,中國哲學史學科初步建立,初創者遵循由內容到方法的路子,自發地健康地發展。第二個階段為從1949年到1978年,教條主義者掌握話語權,崇拜外在方法使中國哲學史學科建設落入低谷。第三個階段為1978年以後,逐漸走出教條主義迷霧,回歸內在方法,迎來中國哲學史學科建設的春天,中國哲學史事業開始重振。本書即全面回顧了中國哲學史學科發展史。

目錄

第一章 內在方法初探
第一節 從中國學術史到中國哲學史
第二節 縱向進路
一、胡適著《中國哲學史大綱》
二、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
第三節 橫向進路
一、張岱年的哲學觀
二、中國哲學特色論
三、四條新論
四、解釋框架
五、進展與遺憾
第二章 唯物史觀與兩軍對戰
第一節 新語境中更新
一、唯物史觀在中國思想史中的運用
二、唯物史觀在中國哲學史中的推廣
第二節 兩軍對戰歧途
一、兩軍對戰緣起
二、教條主義實質
第三節 困惑與質疑
一、如何看待唯心主義
二、如何看待主流人物
三、如何繼承思想遺產
第四節 災難性後果
一、「文革」前的危害
二、「文革」中的危害
第三章 新時期的復甦
第一節 走出困境
一、太原會議
二、杭州會議
三、廣州會議
第二節 標誌性成果
一、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
二、馮契著《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
第三節 所謂「合法性」危機
一、問題由來
二、意向糾結
三、迷霧澄清
第四章 確立前提
第一節 樹立複數哲學觀
一、哲學三義
二、哲學三性
第二節 樹立中國特色觀
一、特有的哲學形態
二、特有的思考進路
三、特有的重行傳統
四、特有的安頓方式
第三節 樹立精神面貌觀
一、自強不息
二、實事求是
三、辯證思維
四、以人為本
五、內在超越
六、有容乃大
第五章 找到路徑
第一節 由「源」而入,語境求因
一、大語境
二、小語境
第二節 沿「流」展現,文本尋理
一、文本的時代性
二、文本的創新性
三、文本的搜索與鑒別
第三節 因「脈」成線,問題明變
一、全局性問題
二、階段性問題
三、個性化問題
第六章 具體做法
第一節 三觀結合法
一、宏觀總覽
二、中觀考察
三、微觀辨析
第二節 集約拓展法
一、選題與寫作
二、觀點與結論
三、引證與論證
第三節 比較評判法
一、比較維度
二、概括特色
三、評估定位
附錄
一、中國古代哲學基本問題
二、論中國哲學史學科建設的三個障礙
三、天人之辨:源頭、演化與啟迪
——重寫中國哲學史芻議
四、哲學是單數嗎?
——兼論中國哲學史學科建設的前提
五、宋志明著述系年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