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原為梁啟超講授近三百年中國學術史課程的講義,以問題、人物和學科三種形式對清代學術進行了全面梳理。書中第一講簡述晚明以來的學術趨勢;第二至四講,勾畫清代學術變遷之脈絡;第五至十二講,以人物為線索梳理清代各主要學者、學派之學術研究;第十三至十六講則以學科為線索,論述清代學者在經學、小學、校勘、辨偽、輯佚、史學、方誌、地理、譜牒、歷算、樂曲以及物理學、工藝學等方面的成就。本書是作者對清代學術史一次全面梳理,首先勾畫出清代學術變遷之脈絡,在分別以人物和學科為線索,詳論清代學術,全面探討了清代各學派的學術思想以及清代學者在各學科門類所取得的成就。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1890年起師從康有為。1895年在北京與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參加強學會,旋為上海《時務報》主筆。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1898年參加「百日維新」,同年變法失敗,逃亡日本,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1913年歸國,加入共和黨,不久又組織進步黨,並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 一生著述宏富,涵蓋政治、經濟、哲學、法學、歷史、新聞、語言、宗教等領域。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目錄
出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