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42年到1943年間,薇依離開馬賽奔赴美國,后又抵達倫敦,在異國度過生命最後的歲月,其間共記下八個筆記本。在這些筆記中,薇依以其標誌性的箴言體寫作形式,廣泛地討論了善與惡、愛與美、苦厄與忍受、自我與他者、時間與存在、必然與順從等形而上學、哲學主題,也對社會、政治、歷史等人類文明領域發表了充滿原創性的看法。和之前的作品一樣,《超自然認識》幾乎難以歸類,所思領域之廣、探討問題之深,足以讓我們充分領略其思想的豐富內涵。 筆記本始終都是薇依整理、發展其思想的原生現場。這些文字忠實地刻寫下薇依旅居期間不斷閱讀、學習以及思索的原初痕迹,描繪了一幅西蒙娜·薇依最直觀的個人畫像。這裡是薇依思想最終的停駐之處,一字一句展示著她獨特而令人難忘的精神世界。作者簡介
西蒙娜·薇依(SimoneWeil,1909—1943),法國哲學家。1909年生於巴黎,1931年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獲碩士學位,曾在一所女子中學任教,在工廠流水線勞動,也曾組織和平主義活動,經歷戰爭期間的輾轉流離,1943年死於因絕食和肺結核引發的心力衰竭。其聖徒般的品行為世人所知,也受到加繆、米沃什、艾略特、默多克等諸多大師的崇敬。她始終關心社會政治,思想上亦特立獨行,圍繞人類的「痛苦與災厄」這一哲學主題進行探索,她文風冷峻,語調堅定,正如其人懷著確信,從不妥協。 終其一生她辛勤工作,寫作不輟,但生前未有作品出版面世,其著作由加繆等人整理而成,有《紮根》《重負與神恩》《柏拉圖對話中的神》《在期待之中》《被拯救的威尼斯》《倫敦文稿》《工廠日記》《超自然認識》《美與善:西蒙娜·薇依早期作品選》等。目錄
譯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