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齊格蒙特·鮑曼留給我們的「最後一課」。 偉大的社會學家×青年記者,跨越代際的對談。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新穎又令人驚奇,儘管它們註定是短暫的——這些方式旨在在瞬間中捕捉永恆。 消費經濟之所以能夠繁榮,正是得益於將可能性轉變為義務的神奇策略。 「我們」這一概念如果不與「他們」相結合,就沒有意義。 網絡世界常常被誇張地展示,甚至被過度體驗,彷彿它屬於我;然而事實是,網絡提供了在離線世界中無法實現的「絕佳孤立」。內容簡介
鮑曼逝世前,他正著手「創作」這部短篇作品——與義大利記者托馬斯·萊昂奇尼(恰好比他年輕60歲)展開對話。在這些思想交鋒中,鮑曼將目光投向20世紀80年代之後出生的世代,即那些「生而為液態」、在持續流動的社會中感到適應的人群。 文身、時尚、消費經濟、霸凌、惡的平庸化、網絡、線上約會等當代議題,在這本簡明的著作中得到了極具洞見的闡釋。遺憾的是,萊昂奇尼關於「液態的愛情」的提問沒有得到鮑曼的回應。 在流動的現代性中,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我們擁有一些手段、一些資源、一些能力、一些技能;但在潛意識層面,每個人都不禁會不斷問自己:我能用這些做什麼呢? 在鮑曼離開這個世界前最後的日子里,他依然致力於完成他的使命:用文字引領後輩,拉著他們的手,幫助他們真正認識和解讀這個世界。作者簡介
托馬斯·萊昂奇尼(Thomas Leoncini) 作家、心理學家兼記者。目錄
外貌的變化:文身、整形、嬉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