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人結社史 (全2冊) 李玉栓 978757321643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古籍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750
商品編號: 978757321643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古代文人結社史 (全2冊)
ISBN:9787573216434
出版社:上海古籍
著編譯者:李玉栓
頁數:60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920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緒論部分對「社」義考釋,辨析社與群、會等概念,界定結社及文人結社,闡述中國古代文人結社要素與演進歷程。正文按萌芽、形成、發展、繁榮、新變五個階段展開,論述各時期文人結社特點,如萌芽期士的形成、集會雛形出現;繁榮期分明初、中期、後期,涉及社會因素、文學流派、政治會黨等對結社的影響;新變期分清初、中期、後期,介紹禁盟政策、女性文人結社、詞社發展等。餘論探討中國古代文人結社的現代轉型,包括歷程、概況與新變特點。書後附有中國古代文人結社年表、主要參考書目及後記,為研究中國古代文人結社提供了全面且系統的資料。

作者簡介

李玉栓,1973年4月生,安徽長豐人,文學博士,繫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元明清文學研究、中國古代文人結社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上海市哲社規劃項目等多項,同時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課題研究和撰寫。出版專著《明代文人結社考》、點校古籍《明僧弘秀集》等,在《光明日報》《社會科學》等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目錄

緒論
一、「社」義考釋
二、社與群、會、團、黨的辨析
三、結社的定義、形態與類型
四、文人結社的界定
五、中國古代文人結社的要素
六、中國古代文人結社的演進歷程
第一章 中國古代文人結社的萌芽
一、士的形成
二、文士群體的早期活動
三、文士群體漸具文學性
四、文人集會形成結社雛形
五、士僧共社成為文人結社的先聲
第二章 中國古代文人結社的形成
一、唱和之風盛行
二、詩會首先名社
三、怡老社團首現
四、佛教社團繼續發展
五、科舉士子結社初露端倪
第三章 中國古代文人結社的發展
一、民間會社遍布
二、科舉制度催生大量會社
三、詩社數量激增
四、怡老社團蓬勃發展
五、佛教社團取得長足進步
六、講會出現並初步發展
七、文社漸趨成型
八、詩詞同社為詞社誕生做好準備
第四章 中國古代文人結社的繁榮
第一節 明初文人結社(洪武—永樂)
一、動蕩時局中的文人結社
二、明初政策對文人結社的消解
三、結社促進詩歌流派的興起
第二節 明中期文人結社(洪熙—嘉靖)
一、社事發展的經濟基礎
二、皇室貴族和館閣重臣的帶動作用
三、怡老結社率先興盛
四、結社活動與文學流派更迭
五、講學會社興起並湧現高潮
六、文社正式形成並初步發展
第三節 明後期文人結社(隆慶—崇禎)
一、文人結社出現鼎盛的社會因素
二、政治會黨的發展及其對結社的影響
三、文社極度繁盛
四、結社促使文壇風氣激變
五、結社與地域文學的繁榮
六、宗教結社盛行
七、講學會社時起時伏
八、怡老結社由高潮到衰落
第五章 中國古代文人結社的新變
第一節 清初文人結社(順治—康熙前期)
一、嚴厲的禁盟政策
二、文人的自我反思
三、亂世中的遺民結社
四、清初的其他文人結社
第二節 清中期文人結社(康熙中後期—嘉慶)
一、不以社名的集會異常盛行
二、詩社再現興盛
三、女性文人結社勃興
四、詞社初興
五、清中期的其他文人結社
第三節 清後期文人結社(道光—宣統)
一、詞社鼎盛
二、詩社繼續發展
三、詩鐘社團活躍
四、清後期的其他文人結社
餘論 中國古代文人結社的現代轉型
一、轉型歷程
二、社事概況
三、新變特點
附錄 中國古代文人結社年表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