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般而言,家庭被視為一個私人世界,法院不應該介入。在社會中,人們對父母與子女關係特殊性的認識根深蒂固,即認為撫養子女的人選是其自然父母。然而,當兒童需要保護時,對這種關係進行法律干預可能是合理的。子女、父母和法院間的三角關係便是本書的研究主題。本書的第一部分著眼于兒童撫養的爭議及對至上原則的不同看法可能引起的各種問題。以案例研究的方式,介紹了「法律干預家庭生活」時所面臨的挑戰。法院在審理相關案件時通常遵循兒童利益至上原則,但其實際運用中亦會遇到困難,例如,法院適用該原則時是否可以自由地關注子女的各類需要而不顧其生父母的主張?本書在介紹澳大利亞法院的運作方式以及法官如何做出判決方面應該是十分有用的。本書的第二部分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即兒童需要治療時如何決策的爭論。當一個成熟的兒童主張其自治權並要求有權去對治療表示同意或者拒絕時,法院能否承認兒童對獨立的渴望,這是對至上原則的延伸應用還是無理的家長式管理需要進一步思考。在保護兒童時,法院有角色需要扮演,本書已經試圖解釋和分析法律完成其角色的方法。作者簡介
李俊,四川成都人,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民商法學院婚姻家事與財富傳承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理事,重慶市紅十字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家事法、家族財富傳承。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商學院進修家族傳承相關理論與實務研究並旁聽法學院課程。 出版專著《離婚救濟制度研究》,參与《外國婚姻家庭法比較研究》《中國大陸與港、澳、台婚姻家庭法比較研究》《中國大陸與港、澳、台繼承法比較研究》《當代中國內地與港、澳、台婚姻家庭法比較研究》《外國繼承法比較研究與中國民法典繼承編製定研究》等著作部分章節的撰寫,主持重慶市科學委員會重點項目一項、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員會重大項目兩項、重慶市民政局項目多項,作為主研人員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項。目錄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