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寫作立足於以下三個維度:其一,體系性解構法定證據類型,對當事人陳述、書證、電子數據等八類證據進行「庖丁解牛式」剖析,既闡釋規範要義,更揭示實務中易被忽視的審查要點;其二,提煉百余條裁判規則,這些源自真實判例的規則如同散落的珍珠,經類型化整理后形成可參照適用的證據審查圖譜;其三,嵌入百余個典型案例,其中既有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性案例,也有基層法院處理的常見糾紛,力求通過具體情境展現證據規則的動態適用。 本書的獨特性在於「審判者視角」的貫穿始終。每一章均以實務問題為切入點:偷拍偷錄視聽資料如何認定效力?微信聊天記錄的舉證邊界何在?單方委託鑒定的效力如何認定?對這些高頻爭議問題,本書不僅給出法律解釋路徑,更結合訴訟策略、心證形成過程進行多角度推演,將法官的審查思維可視化,使讀者得以窺見證據認定背後的邏輯推演。 本書的受眾不限於裁判者,對於律師,可從中把握舉證質證的關鍵節點;對於企業法務,可據此完善證據管理制度;對於學者,百余個實證案例為理論研究提供了豐富樣本;對於法學院學子,則能透過實務鏡鑒加深對證據法的立體認知。作者簡介
王勇,浙江省衢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全國法院調研工作先進個人、全省審判業務專家、浙江中青年法學法律人才庫成員,長期從事民事審判工作,參与浙江高院《民事審判實務技能要領》等法官培訓教材的撰寫,出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實務解析》《勞動爭議糾紛實務解決:81個法官提示重點提煉》《房地產糾紛訴訟指引與實務解析》等個人專著3部,其中《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實務解析》已增訂至第三版。目錄
第一講 證據及其「三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