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媛,軍事訓練學博士、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學院在站博士后,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獲得者。長期致力於軍事教育訓練領域研究與實踐,獲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軍隊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等軍隊(省部)級及以上課題3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國家級課題3項、軍隊級重點課題3項、軍隊(省部)級課題多項,在《國防大學學報》《軍事學術》等軍事學核心期刊上發文四十余篇,主編《新型作戰力量人才訓學研一體培養模式研究》等專著4部。
目錄 第一章 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模式創新構建的提出
第一節 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模式的創新需求
第二節 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模式的國際借鑒
一、注重頂層設計,統籌布局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機構與制度
二、注重理念創新,前沿拓展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概念與維度
三、注重人才培養,著力夯實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根基和本源
四、注重多方協同,體系提升新型作戰力量訓練質量與效益
五、注重技術注入,聚力升級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方法與手段
六、注重場景構設,布局打造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條件與環境
七、注重對接實戰,常態開展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演習與演練
第三節 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提出
第二章 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新型作戰力量的多維解讀
一、新型作戰力量的定義
二、新型作戰力量的定位
三、新型作戰力量的規律
第二節 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模式的概念界定
一、訓練、模式和訓練模式
二、新型作戰力量訓練模式
第三節 新型作戰力量更迭與訓練模式演進的邏輯關係辨析
一、新型作戰力量更迭與訓練模式演進規律
二、新型作戰力量更迭與訓練模式演進邏輯
第四節 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
一、新型作戰力量訓練開展需求
二、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基本組成
三、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典型特徵
第三章 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總體設計
第一節 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理論依據
一、經濟學視角——基於共贏理論的訓練模式價值取向
二、哲學視角——基於發展哲學的訓練模式基本特徵
三、社會學視角——基於三螺旋理論的訓練模式策源力
四、管理學視角——基於戰略聯盟理論的主體關係營造
第二節 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構建原則
一、以軍事訓練政策法規為依據
二、以新質作戰能力生成為目標
三、以體現科技主導作用為靈魂
四、以推進整體統籌為基本路徑
第三節 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整體框架
一、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基本考慮
二、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框架設計
第四章 新型作戰力量「從無到有」階段訓練模式構建
第一節 新型作戰力量「從無到有」階段訓練模式的設計
一、訓練目標
二、訓練主體及職能
三、基本框架
第二節 新型作戰力量「從無到有」階段訓練模式的結構性要素
一、裝備研製單位主導的裝備預訓
二、軍隊專業院校主導的專業培訓
三、試驗訓練基地主導的體系試訓
第三節 新型作戰力量「從無到有」階段訓練模式的流程性要素
一、支持流程
二、反饋流程
三、服務流程
第五章 新型作戰力量「從有到強」階段訓練模式構建
第一節 新型作戰力量「從有到強」階段訓練模式的設計
一、訓練目標
二、訓練主體及職能
三、基本框架
第二節 新型作戰力量「從有到強」階段訓練模式的結構性要素
一、前伸后延的院校教育
二、學研融入的部隊訓練
三、多元支撐的職業教育
第三節 新型作戰力量「從有到強」階段訓練模式的流程性要素
一、支持流程
二、反饋流程
三、服務流程
第六章 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運行策略
第一節 準備階段:著眼模式變革,培塑全新觀念
一、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應培塑體系觀念
二、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應培塑質量觀念
三、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應培塑融合觀念
第二節 執行階段:聚焦多方對接,構建運行機制
一、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動力機制
二、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支撐機制
三、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保障機制
第三節 檢查階段:依託模式評價,提升訓練質量
一、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評價導向
二、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評價原則
三、新型作戰力量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的評價組織
第四節 處理階段:強化數據運用,形成改進閉環
一、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中「研」方的「循數整改」
二、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中「學」方的「循數整改」
三、訓學研一體訓練模式中「訓」方的「循數整改」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