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戰爭與和平的藝術 朱千華 978750855360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五洲傳播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50855360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孫子兵法-戰爭與和平的藝術
ISBN:9787508553603
出版社:五洲傳播
著編譯者:朱千華
頁數:23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908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戰例權威,深入解讀
從《左傳》《資治通鑒》《二十四史》中,精選從戰國到近現代的經典戰例,全方位解讀《孫子兵法》的軍事人文內涵
什麼是取勝的關鍵?
怎樣才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一本古代兵書為何得到現代軍事學校的推崇?
尚和平、貴謀略、崇全勝的中國軍事文化傳統是如何形成的?
※圖文並茂,40個經典歷史故事+50個歷代名將+近100幅文圖片,輕鬆長知識
※活學活用《孫子兵法》,既是超越時空的兵學聖典,也是融入日常的哲學寶典
如何面對瞬息萬變的局勢?《孫子兵法》如何應用於職場、商場?如何用《孫子兵法》解讀現代國際形勢?
※精緻雙封面,可180°平攤閱讀,內文高級純質紙,全彩印刷

內容簡介
《孫子兵法》奠定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本框架,是先秦時期軍事理論的集大成之作,被譽為”兵學聖典”。本書探尋孫武的身世之謎,通過近四十個經典戰例闡釋《孫子兵法》恢宏的戰略視野、深邃的人文智慧、樸素而深刻的辯證思維,追溯中國軍事文化”尚和平、貴謀略、崇全勝”的文化傳承和歷史淵源,全方位解讀這一軍事、歷史、哲學經典。

作者簡介
朱千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嶺南文化研究者,《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資深作家。長年研習《孫子兵法》,收藏近20種不同版本。已出版著作30多部,代表作有《家山何處》《功夫:武術與家國理想》《稻作原鄉》等。獲首屆朱自清文學獎。

目錄


第一章 孫武傳奇
PART 01 孫武的身世之謎
PART 02 影響孫武的齊國戰略家
PART 03 孫武奔吳,《孫子兵法》問世
PART 04 《孫子兵法》的流傳
第二章 兵書奇譚,不朽的戰爭藝術
PART 01 計篇:兵者,國之大事
PART 02 作戰篇:兵貴神速,速戰速決
PART 03 謀攻篇:不戰而屈人之兵
PART 04 形篇: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PART 05 勢篇:以正合,以奇勝
PART 06 虛實篇: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PART 07 軍爭篇: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PART 08 九變篇:將通九變之地利者,知用兵矣
PART 09 行軍篇:處軍相敵,決勝千里之外
PART 10 地形篇:地有六形,兵有六敗
PART 11 九地篇:為客之道,千里殺敵
PART 12 火攻篇:烈焰佐攻,以火決勝
PART 13 用間篇:諜報戰術的古典智慧
第三章 《孫子兵法》中的人性之光
PART 01 不戰而屈人之兵:理想的戰爭境界
PART 02 伐謀與伐交:戰爭的目標是為了和平
PART 03 攻城與投誠:戰略博弈下的殺戮與談判
PART 04 將軍與兵:上下同欲者勝
PART 05 全勝思想:走向安國、人道與和平
PART 06 《孫子兵法》與我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附錄

精彩書摘
不戰而屈人之兵:理想的戰爭境界
《孫子兵法》誕生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全書只有六千多字。兩千多年來, 很多人曾癡迷《孫子兵法》,潛心研讀並為之作注,其中既有曹操這樣的戰略家、軍事家,也有杜牧這樣的大詩人。如今,《孫子兵法》風靡世界,被各國軍人學習研讀。在中國國內,《孫子兵法》更是婦孺皆知,成為與《論語》比肩的武學聖經。《孫子兵法》何以如此迷人?
從《孫子兵法》開篇就可以看到孫子對於戰爭的態度,那就是不戰、慎戰、全勝、速勝。總之,戰爭能決定一個國家的死生存亡,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孫子兵法》第一至第三篇,都在諄諄告誡後人:戰爭要不得,務請慎重!請不要打、不要打、不要打。
完美的戰神
作為戰爭決策者,想發動戰爭,在開打之前,務必先根據敵我雙方的實力、兵力、戰車、行軍、後勤的供應、戰車修復、國庫盈餘,甚至是否師出有名等,先進行多次推演,做個評估,這一仗能不能打,有無勝算。
若明擺著打不贏,那就不要硬扛,韜光養晦。經過評估,有勝算,就再做個成本核算,”舉師十萬,日費千金”,如果戰爭代價太大,或者成本太高,一年半載都耗不起,更不用說很有可能連年戰火,那還是不要打。經過評估,打得贏,國家實力雄厚,就可以開打嗎?不,再想想,能不能不打?是否還有別的方式解決?是否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可是,古今中外,大小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因為,有些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
《孫子兵法》從第四篇開始討論怎麼打。孫子說,即使開打,也沒有到兵戎相見的地步。先進行伐謀,然後伐交,最下策才是攻城。在孫子眼中,百戰百勝的將軍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有許多,秦國的名將白起算一個。儘管不少人視之為中國”戰神”,然而,長平之戰白起坑殺45 萬已經投降的趙軍,是他永世抹不掉的黑歷史。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孫子眼中完美的戰神。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就是《孫子兵法》中最迷人的、最樸素的人文思想,而這種思想也貫穿全書。這與肆意殺戮的瘋狂戰爭,在本質上完全背道而馳。
孫子的基本戰術理論,比如”兵者,詭道也”,”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等,也是孫子樸素人文思想的組成部分。就像現代戰爭中的精確制導武器,以最小破壞達成最大的效果,避免了狂轟濫炸、傷及無辜和對環境造成破壞,從而實現人道要求。
翻開《孫子兵法》,開篇即是棒喝警言:”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認識到戰爭對國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意義,將其提高到戰略高度,這也是整部兵書的立足點和精神制高點。
慎戰,具有人性光輝的戰略思想
春秋戰國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群雄逐鹿、戰爭不斷的時代。原有一百三十多個諸侯國,到孫子時代,經歷了無數的戰爭兼併,只剩下十幾個國家。孫子以後的兩百余年間,諸侯國家繼續兼併,頻頻發動了三四百次戰爭。對國家而言,”凡興兵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戰爭造成”百姓貧”“百姓財竭”“力屈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等。由於戰爭給交戰各方帶來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損失和心理上的恐懼,所以對於發動戰爭,孫子反復強調要慎重,明確提出”慎戰”的思想。
各諸侯國之間挑起戰端,攻伐無已。”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每次戰爭,都是血流成河,無數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孫子目睹了戰爭對生產力的巨大破壞,給百姓帶來的沉重災難,主張”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作為國君或軍事指揮者,應”以全爭天下”,善用”謀攻”之策略,以求達到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燭之武退秦師》就是這樣一篇化干戈為玉帛、由戰爭轉向和平的傳奇故事。主人公燭之武是鄭國一個賦閑在家的老臣。有一天,秦、晉兩國出兵包圍鄭國。鄭國危在旦夕。國君鄭伯聽從佚之狐的建議,請老臣燭之武出面退兵。沒想到燭之武一口拒絕,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鄭伯勸說道:”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答應了。
燭之武回家,夜裡,找了根繩子,從城牆上,沿繩子爬到城外,冒著生命危險來到秦軍軍營,連夜拜見了秦穆公,站在秦國的立場上,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竟把秦穆公說動了,與晉文公退兵。至此,鄭國轉危為安,化險為夷,避免了一場血腥的殺戮。而秦、晉兩國也避免了一次因勞師遠襲而帶來的傷亡。
鄭國老臣燭之武為了國家免受塗炭,以一人之力,苦口婆心勸退秦穆公,創造了一段”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歷史。這一具有人性光輝的戰略思想,已作為兵家的一種理想追求和用兵原則,為後世不斷地加以實踐。
《墨子 公輸》篇中記載的”墨子阻楚攻宋”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智慧、技術以及和平主義精神的經典案例。在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戰爭頻發,技術進步推動了軍事裝備的發展。公輸般作為當時著名工匠,為楚國製造了一種名為”雲梯”的新式攻城器械,這使得楚國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更大的軍事威脅。
楚國計劃利用這種新式的雲梯攻擊宋國。宋國相對于楚國來說,國小且弱,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似乎不可避免。墨子聽聞此事,立即決定前往楚國,嘗試阻止這場不義之戰。因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認為無端發動戰爭是不道德的行為。
到達楚國後,墨子首先試圖從道德層面,說服楚王放棄進攻宋國,未果。隨後,他轉向實際操作層面,與公輸般進行了一場模擬攻防戰。墨子解下腰帶做城牆,用小木片作為防禦工具,向公輸般和楚王表明,即使有雲梯這樣先進攻城器械,也無法攻克由精通防禦戰術的人守護的城市。
而且,墨子告訴楚王,他已經教會了宋國人民如何使用這些防禦戰術,這意味著即便楚國出兵,也會遭受重大損失。同時,墨子還派遣了他的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帶著守城器械到宋國協助防禦。通過上述一系列行動,包括邏輯辯論、實戰演示以及展現宋國防禦準備的決心,墨子最終成功說服了楚王放棄攻打宋國的計劃。
此事件不僅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戰爭,保護了宋國免受侵略,同時也彰顯了墨子及其學派的”非攻”理念,強調了通過智慧和道義,解決爭端的重要性。它成為歷史上運用非暴力手段實現和平的一個典範案例,體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思想。

前言/序言
《孫子兵法》在中國被視為”兵學聖典”“古代第一兵書”,為春秋末期孫武所著,全文不過六千言,然其精深奧妙,非尋常兵書可比。書中以”兵者,國之大事”開篇,闡明戰爭之重;以”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為核心,強調情報之重要性;又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為策略主旨,倡導智慧與和平解決爭端之道。《孫子兵法》不僅是一部軍事理論著作,更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會倫理觀念。更重要的是,《孫子兵法》對中國人的價值觀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倡導的”以智取勝”而非”以力服人”的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尚智慧、追求和諧的文化傳統。在現代社會,這種思想能夠鼓勵人們通過溝通、協商解決問題,而非訴諸武力或對抗。同時,”知己知彼”“兵無常勢,因敵取勝”的原則,也啟示著個人在面對挑戰時,應當具備全面瞭解情況、靈活應對的能力。
《孫子兵法》的”全勝”思想,則是人類史上關於戰爭與和平最偉大的智慧。孫子強調,在戰爭中盡可能地使用謀攻,通過伐謀、伐交,得以全國、全軍、全旅、全卒、全伍,這才是上策。這裡的”全勝”,不僅是指 “全我國”,讓人意外的是,孫子的”全勝”思想還包含了”全敵國”的戰爭理念。孫子說,打仗就算百戰百勝,還算不上有多高明,而”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上上策,屬_xFFFF_最高明的戰爭藝術。
《孫子兵法》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系統軍事理論著作,歷來備受推崇,研習者甚眾。三國時,曹操根據自己的作戰經驗,對《孫子兵法》進行了注釋。曹操本人是文學家,注重文字訓解,他又是軍事家,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所以他的注解兼有理論性和實踐性,被譽為中國史上注釋《孫子兵法》第一人,故本書一些觀點,取自曹注。
《孫子兵法》的影響力遠遠超越中國本土,已輻射到其他國家。大約在公元8世紀,這部經典著作通過遣唐使傳入日本,並迅速受到廣泛推崇。1772年,法國傳教士兼漢學家錢德明(Joseph-Marie Amiot)將《孫子兵法》譯成法文並在巴黎出版,引起轟動。這個法文譯本直到21世紀仍在出版。
如今,包括美國西點軍校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軍事院校都將《孫子兵法》作為教材,用於培養學生的戰略思維和決策能力。《孫子兵法》經常被用於國際軍事交流和研討材料,各國軍事專家和學者通過研究《孫子兵法》,來探討軍事戰略的普遍性和多樣性。在現代戰爭中,許多軍事理論和戰略都受到《孫子兵法》的影響。例如,美軍在越南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的一些戰術和策略,都可以看到《孫子兵法》的影子。
在中國軍事史上,《孫子兵法》佔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歷代兵家無不奉其為圭臬,研讀學習,以尋求戰爭制勝之道。從古代最慘烈的長平之戰,到現代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無數將領從中汲取智慧,運用其原則指導實戰,取得了輝煌戰績。《孫子兵法》中的許多理念,如”不戰而屈人之兵”“全勝”“致人而不致於人” “避實擊虛”等,至今仍被廣泛應用于現代戰爭中,甚至延伸至商業競爭、外交談判、體育賽場等多個領域。
通過此書,希望能讓大家瞭解孫子所創造的、具有人文光輝的”慎戰”“全勝”“伐謀”“伐交”“不戰而屈人之兵”等傑出的軍事戰略思想,同時也能領悟到,任何黷武、殺戮等戰爭暴力都是黎明前的黑暗,和平的曙光一定會照亮世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